家長管理孩子的方法,教育和管教孩子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,也是家長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比較大的難題。那么面對這么難的問題,很多家長都是十分困惑的,下面小編分享家長管理孩子的方法。
1、不放任,樹立孩子規(guī)則意識
對孩子充分信任和放手,重視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獨立思考,并不意味著孩子就可以我行我素,也不意味著對規(guī)則的輕視和拋棄,而是允許孩子擁有有限的自由。家長要給孩子明確自主的范圍,什么是可以適當放寬的,什么是需要限制的,什么是必須嚴格遵守的。
因此,家長要加強監(jiān)督,和學校密切配合,幫助孩子強化規(guī)則意識和日常規(guī)范,養(yǎng)成良好習慣,讓孩子明白“越自律才能越自由”。
2、家長不要脅孩子
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的確不會對孩子使用暴力,但是會通過行動或是語言威脅孩子,而且是很可怕的威脅,比如拿著特別大的棍子嚇唬孩子,這樣會讓孩子內(nèi)心遭到非常大的打擊,孩子慢慢的會遠離父母,不是變得叛逆就是變的懦弱。
3、相對于結果,更關注孩子的努力和付出
競爭激烈的社會氛圍下遍地都是功利主義,人們更看重結果的重要性,對過程卻很少過問。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,也更愿意對他們所做事情的結果給予更多贊揚或是責備,然而無論那種評價,都是弊大于利。
所以家長要選擇自然又親切的贊揚,只有這樣才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而讓他難以接受,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和支持。
4、不要過分管教孩子
很多家長認為,孩子必須得聽大人的,讓孩子往東他就不能往西,這樣做會讓孩子在心里會開始抵觸父母,而且變得沒主見。
所以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方式是:對于一些事情,父母不要過分的去管教孩子,給他們自己發(fā)揮的空間,這樣可以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,將來會變得很有出息。
5、教育孩子不要太心軟,要有原則
面對孩子,父母可不能太過心軟。你越退讓,孩子越會得寸進尺,他不會怕你,對你說的那些道理更是充耳不聞。到最后你費盡了力氣,還是沒把孩子給教育好,長大以后一無是處。
教育孩子的時候該狠就要狠,要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哪里做的不對,及時的改正。
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有哪些
1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(guī)律
孩子成長是有規(guī)律的,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,他的發(fā)育水平是不同的。我們父母采取的教育孩子的方法,要跟孩子的年齡特征同步。不能拔苗助長。
孩子不斷成長了,父母的方式方法也要改變。一成不變的方法會對孩子的身心發(fā)展產(chǎn)生負面的影響,同時也會遭到孩子的逆反和對抗。
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,根據(jù)孩子的個性特點,采用與之對應的教育方式,也就是因材施教,教育才有針對性,孩子樂于接受,也會富有效果。
2、父母要懂得向孩子示弱
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什么事都逞能,把所有事情都自己干了。有時要敢于向孩子示弱。放下做父母的`架子,向孩子請教,給孩子表現(xiàn)的機會。孩子會很開心,躍躍欲試,他們的能力得到鍛煉,自信心會增加。這樣才是愛孩子的正確方式。
3、他就要鼓勵他做做家務
爸爸媽媽理解孩子求學的競爭壓力,分秒必爭。就幫他們的生活照顧的事無巨細。但是孩子長大后衣服洗不干凈,飯不會做,家務方面越來越懶,越來越依賴爸爸媽媽。
他是要學會獨立過生活的人,所以要讓孩子做家務。不是為了讓孩子給我們當保姆,而是讓他能自己照顧自己。愛孩子就要鼓勵孩子做家務,不是只有學習重要,我們剛應該教孩子如何把生活過好。
4、尊重孩子的意見
一個人的自信往往來自于他人的肯定,因此要想培養(yǎng)出孩子的自信心,就需要家長能夠尊重他們的想法。比如在家開家庭會議的時候,就可以多詢問孩子自己的意見,而且可以把有用的觀點付諸實踐。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,同時也能體會到自身的價值。
5、不要板著臉孔對待孩子
在孩子的眼里,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他行動的指南,孩子對父母是有敬畏之心的。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板著臉,會導致孩子心里產(chǎn)生距離感,有話也不敢說,久而久之對父母也就沒什么話了。
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措施有哪些
家長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,在耐心的傾聽后向孩子解釋他錯在哪里,以及正確的做法。不要錯怪孩子,要分清事實,有良好的判斷力。
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,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“自食惡果”的滋味。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,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教導有多么正確和重要。
讓孩子有同理心,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,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。至于解說道理的'方式,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。
當孩子犯了錯誤,你不要只是吼叫孩子,說教大道理,而是要給孩子另一個選擇。也就是說,不要只說“不可以”,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,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措施。
同孩子做協(xié)商有些家長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,如果效果不佳,父母不妨放下身段,同孩子做協(xié)商,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。
粗暴的對待孩子,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,還很有可能會在心里留下陰影,性格容易變得偏激。
家長對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,切記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(shù)落。否則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,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。
學業(yè)固然重要,但是興趣是激發(fā)孩子創(chuàng)造力的源泉?,F(xiàn)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,而是全面發(fā)展的多面手。所以,如果孩子表現(xiàn)出某方面的愛好,應該鼓勵他,說不定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。
很多時候,孩子壓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,哪里做錯了,就迎來家長一頓訓斥,孩子也感到很迷茫啊。所以,管孩子是不能憑家長的情緒來的,家長要多花些心思,運用智慧,和孩子交流溝通,讓孩子明白怎樣是正確的行為,哪些事情是不可取的,這也是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措施。
家長也要尊重孩子意愿,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,否則,會讓孩子失去自己的判斷能力,愈發(fā)依賴父母。
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、在外的規(guī)矩,比如每天玩游戲的時間、學習的時間、吃冰激凌的次數(shù)等等,還有其他各項行為準則。孩子能夠參與進來,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積極性,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。
如果由家長單方面強制執(zhí)行,那么這些規(guī)則其實會很難落實,和孩子商量著來,不要認為孩子什么都不懂,才是上上策。如果在生活中又發(fā)生了新的問題,可以把孩子叫來再商討一番。也能讓孩子在一過程中學會要尊重他人的觀點,和討論的技巧與方法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