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體咽喉部結構,人體喉部的作用是保護較低的氣道,呼吸和發(fā)聲。人喉部具有復雜的結構組織,其框架的特征在于外部軟骨骨架和喉部不同區(qū)域中的各種排列的內部結締組織,以下來了解人體咽喉部結構。
概述
咽喉部指咽部、喉部的統(tǒng)稱,二者位置相連,但屬于兩個不同的解剖部位。
咽由鼻咽、口咽和喉咽3部分構成,喉由軟骨、肌肉、韌帶、纖維結締組織等構成。
咽和喉結構
咽由鼻咽、口咽和喉咽3部分構成。
鼻咽:是咽的上部,位于鼻腔后方,達顱底,下至腭帆游離緣平面續(xù)口咽部,向前經鼻后孔通鼻腔。鼻咽部的兩側壁上,于下鼻甲后方約1cm處,各有一咽鼓管咽口,咽腔經此口通過咽鼓管與中耳的鼓室相通。咽鼓管咽口的前、上、后方的弧形隆起稱咽鼓管圓枕,是尋找咽鼓管咽口的標志。
咽鼓管圓枕后方與咽后壁之間的縱行深窩稱咽隱窩。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圍至軟腭之間的許多顆粒狀淋巴組織,稱咽鼓管扁桃體,系咽扁桃體的延續(xù)。鼻咽部上壁后部的黏膜內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扁桃體。
口咽:位于腭帆游離緣與會厭上緣平面之間,向前經咽峽與口腔相通,上續(xù)鼻咽部,下通喉咽部。口咽的前壁主要為舌根后部,此處有一正中矢狀位的黏膜皺襞稱舌會厭正中襞,連于舌根后部正中與會厭之間。口咽的側壁上有腭扁桃體。
扁桃體的'外側面及前后面均被結締組織形成的扁桃體囊包繞。此外,扁桃體窩上份未被腭扁桃體充滿的空間稱扁桃體上隱窩,異物常易停留于此處。咽后上方的咽扁桃體、兩側的咽鼓管扁桃體、腭扁桃體和下方的舌扁桃體,共同構成咽淋巴環(huán)。
喉咽:咽的最下部,稍狹窄,上起自會厭上緣平面,下至第6頸椎體下緣平面與食管相續(xù)。喉咽部的前壁上份有喉口通入喉腔。在喉口的兩側各有一深窩稱梨狀隱窩,常為異物滯留之處。
咽部結構圖
喉由軟骨、肌肉、韌帶、纖維結締組織和黏膜等構成。
喉軟骨:軟骨構成喉的支架。單塊軟骨有甲狀軟骨、環(huán)狀軟骨和會厭軟骨,成對的軟骨有杓狀軟骨、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,共計9塊。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很小,臨床意義不大。
喉韌帶與膜:喉的各軟骨之間,喉和周圍組織如舌骨、舌及氣管之間均由纖維韌帶互相連接。包括甲狀舌骨膜、環(huán)甲膜、甲狀會厭韌帶、環(huán)甲關節(jié)韌帶、環(huán)杓后韌帶、舌骨會厭韌帶、舌會厭韌帶、環(huán)氣管韌帶、喉彈性膜等。
喉肌:喉肌分為喉外肌和喉內肌。喉外肌位于喉的外部,按其功能分為升喉肌群及降喉肌群,前者有甲狀舌骨肌、下頜舌骨肌、二腹肌、莖突舌骨肌;后者有胸骨甲狀肌、胸骨舌骨肌、肩胛舌骨肌、咽中縮肌及咽下縮肌。
喉內肌位于喉的內部(環(huán)甲肌例外),按功能可分為5組,包括環(huán)杓后肌、環(huán)杓側肌、杓肌、環(huán)甲肌、甲杓肌、杓會厭肌、甲狀會厭肌。
喉內肌側面圖
功能
咽是消化管與呼吸道的共同通道,對呼吸、發(fā)音、吞咽功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,咽的吞咽反射還具有防御保護功能。此外,咽部的扁桃體屬于免疫器官,具有免疫功能。喉是呼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,具有輔助呼吸功能。喉部還有聲門及聲帶等結構,因此具有發(fā)聲功能。此外,喉對下呼吸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。
概述
喉嚨即喉,是一個錐形管腔狀的器官,以軟骨為支架,間以肌肉、韌帶、纖維組織及黏膜等構成。
喉在男性約相當于第3~6頸椎平面,高約8cm,在女性及小兒其位置稍高。
結構
喉軟骨
喉的支架由11塊軟骨構成,自上而下依次為會厭軟骨、甲狀軟骨、環(huán)狀軟骨和成對的杓狀軟骨等。
會厭軟骨:位于舌骨體后方,狀如樹葉,上寬下窄,上端游離,下端借甲狀會厭韌帶連于甲狀軟骨前角內面的上部。會厭軟骨被覆黏膜構成會厭。會厭是喉口的活瓣,人體進行吞咽運動時,喉部隨咽部上提并向前移動,會厭封閉喉口,阻止食物入喉,并將其引入咽部。
甲狀軟骨:是喉軟骨中最大的一塊,位于環(huán)狀軟骨和會厭軟骨之間,構成了喉前壁和側壁的大部分。它由左右對稱的四方形甲狀軟骨板組成,兩塊甲狀軟骨板的前緣在正中線上互相融合構成前角,后緣則彼此分開。女性的'前角角度則近似鈍角,而男性的前角角度卻近似直角,上端向前突出,稱為喉結,為成年男性的特征。喉結上方有呈V形的切跡,稱為甲狀軟骨上切跡。兩側軟骨板后緣各向上下延伸形成甲狀軟骨上角及下角。上角借韌帶與舌骨大角連接。下角內側面的關節(jié)面與環(huán)狀軟骨形成環(huán)甲關節(jié)。
環(huán)狀軟骨:環(huán)狀軟骨位于甲狀軟骨下方,是呈喉部唯一呈完整環(huán)形的軟骨,是形成喉腔下部的后壁、前壁、側壁的支架。其前部細窄,名環(huán)狀軟骨弓;后部高闊為環(huán)狀軟骨板,構成喉的后壁的大部分。環(huán)狀軟骨板的上緣兩側各有一個長圓形關節(jié)面,與杓狀軟骨構成環(huán)杓關節(jié)。每側板弓相接處的外側各有一關節(jié)面,與甲狀軟骨下角形成環(huán)甲關節(jié)。
杓狀軟骨:杓狀軟骨位于環(huán)狀軟骨板上方中線兩側,形似三棱錐體形,是成對的喉軟骨。杓狀軟骨有一個尖、一個底、兩個突和三個面。杓狀軟骨底與環(huán)狀軟骨杓關節(jié)面形成環(huán)杓關節(jié),底面有向前伸出的突起稱聲帶突,是聲韌帶附著處;向外側伸出的突起稱肌突,大部分喉肌附著于此。
小角軟骨:位于杓狀軟骨頂端和杓會厭襞后端,是一對細小的軟骨。
楔狀軟骨:位于杓會厭襞內,小角軟骨之前。
麥粒軟骨:包裹于舌骨的甲狀側韌帶內。
喉肌
喉肌是發(fā)音的動力器官,分為附著于喉和鄰近結構的喉外肌和附著于喉軟骨間的喉內肌。喉外肌可以使喉部上升或下降,喉內肌則具有緊張或松弛聲帶、縮小或開大聲門裂以及縮小喉口等作用。喉內肌按其部位分內、外兩群,按其功能分聲門開大肌和聲門括約肌。
喉腔
喉腔由喉軟骨、韌帶纖維膜、喉肌和喉黏膜等共同圍成。它上起自喉口,與咽相通,向下經氣管通支氣管和肺。
位置
喉上界是會厭上緣,下界是環(huán)狀軟骨下緣。喉的前方被皮膚、頸筋膜及舌骨下肌群所覆蓋,后方緊鄰喉咽部及頸椎的錐體,成年男性喉位于第3~6頸椎前方,女性和小兒喉的位置要稍高些。喉的兩側為頸部大血管、神經和甲狀腺側葉。
呼吸功能
喉是空氣通往氣管、肺部的通道,喉部的聲帶可以改變聲門的大小,以此控制進入喉腔的氣流。喉部對肺泡的換氣及保持體液酸堿的平衡也有輔助作用。此外,喉黏膜內存在化學感受器,當它受到刺激時,可以反射性地影響呼吸中樞控制呼吸功能。
發(fā)聲功能
正常人在發(fā)聲時,先吸入空氣,然后將聲帶內收、拉緊,并控制呼氣。自肺部呼出的氣流沖擊靠攏的聲帶使之振動即發(fā)出聲音。聲音的強度決定于呼氣時的聲門下壓力和聲門的阻力。聲調決定于振動時聲帶的長度、張力、質量和位置。
保護功能
喉的杓會厭襞和室?guī)ь愃瓢隊罱M織,具有括約肌作用,能發(fā)揮保護下呼吸道的功能。杓會厭襞收縮時會關閉喉部入口,以防止食物、嘔吐物及其他異物落入呼吸道。室?guī)У闹饕δ転樵黾有厍粌葔毫Γ奢o助完成咳嗽、噴嚏、大小便、嘔吐、分娩及舉重等動作。
吞咽功能
當人體進行吞咽反射動作時,喉頭上升,喉入口關閉,呼吸受抑制,咽及食管入口開放。
咽喉是兩個不同器官。咽分為鼻咽,口咽和喉咽三部分。鼻咽是咽的上部分,前為后鼻孔,雙側為圓枕和咽鼓管咽口。圓枕后面稱為咽隱窩,是鼻咽癌好發(fā)部位,鼻咽后上部為腺樣體組織,鼻咽以軟腭為底分別鼻咽和口咽。
口咽前于口腔相通,兩側為咽扁桃體,后為頸椎和肌肉粘膜組織的前部。喉咽包括會厭等組織。喉咽下為喉部,喉部主要包括甲狀軟骨及,聲帶,以及喉室等結構組成。
1、人喉部具有復雜的結構組織,其框架的特征在于外部軟骨骨架和喉部不同區(qū)域中的各種排列的內部結締組織。
2、這個由軟骨,韌帶和肌肉組成的框架有助于人體喉部的`生理功能。
3、該框架還至少在初期確定了喉部炎癥和腫瘤的生長和擴散。
4、具有很少間隙的致密緊密組織,例如軟骨或致密纖維組織,或多或少地作為侵入癌的有效屏障。
5、通過從喉部的外側和內側觀察,了解喉內結構和隔室以及組織解剖是非常重要的。
6、對喉部的三維結構,隔室,組織學和組織病理學的了解對于喉科和聲學外科是必不可少的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