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湖南湖北的湖,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。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處,洞庭湖以北是湖北,洞庭湖以南是湖南,旅游是具有陶冶情操的娛樂活動,人們在旅游中直接接觸大自然,以下來了解湖南湖北的湖。
湖南湖北洞庭湖
洞庭湖得名“湖南”和“湖北”,湖南省地處長江南邊,洞庭湖以南為全省最多的省份,因此得名湖南;湖北省地處長江北岸,地處洞庭湖北部,因此得名湖北。
洞庭湖是世界上最獨特的一個,坐落在長江中游荊江的南部,是全國排名第2的淡水湖,以魚和米聞名,是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明的源頭。
湖北省素有“千湖之省”的美譽
湖北有著悠久的.歷史和文明,從夏商時代開始,就有南方人在這里工作、居住,湖北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水鄉(xiāng),大大小小的湖泊數(shù)以萬計,而“東湖”更是中國第一大城市,漢江和長江橫貫全國。清朝湖北的行政區(qū)劃以宜昌為中心,因其為后鄂州,所以湖北被稱為“鄂”。
美麗動人的洞庭湖景色
洞庭湖據(jù)說是仙人的居所,風景之美可想而知,洞庭湖浩瀚無邊,最大的特色就是水與天、海闊、荷塘月色、煙波浩渺,洞庭湖不但風景優(yōu)美,更有岳陽樓,君山,杜甫墓,楊么寨,鐵經(jīng)幢,屈子祠,躍龍塔,文廟,龍州學院等等。
洞庭湖盛產(chǎn)名茶,河蚌,黃鱔,洞庭蟹,財魚等名貴河魚,君山名茶,羅漢竹等名茶。
結(jié)論:有機會的話,你可以去洞庭湖看看,這里的景色很美,也很浪漫,在這里,可以感受到清新的氣息,可以看到古老的建筑,讓人心曠神怡。
湖南湖北的湖是指洞庭湖。洞庭湖位于湖南和湖北交界處,洞庭湖以北是湖北,洞庭湖以南是湖南。
1、洞庭湖是中國第三大湖
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,北連長江,南接湘、資、沅、酆四水。跨岳陽、汨羅、益陽、常德等10幾個縣市,在古代被稱為“八百里洞庭”,氣勢驚人。隨著人類活動的增加,圍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積,面積逐漸縮小,洞庭湖現(xiàn)已分割為東洞庭湖、西洞庭湖、南洞庭湖、大通湖等,但依然是中國第三大湖,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。
2、洞庭湖是湖南湖北的分界
洞庭湖在中國歷史上是重要的戰(zhàn)略要地,同時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發(fā)源地,著名的魚米之鄉(xiāng)。
直到清朝中期,湖南湖北都是一家人,清朝正式以洞庭湖為界限,將“湖廣行省”一分為二,上為湖北省,下為湖南省,并且2省設立巡撫,名為“湖廣總督”,湖廣總督還是負責管理2省的軍民政務。新中國成立后,對中國各個省份進行了重新劃分,湖南和湖北兩兄弟,才算正式的分家。
洞庭湖附近景點
1、岳陽樓位于岳陽市古城西門城墻之上,一首《岳陽樓記》讓岳陽樓名揚海內(nèi)外。岳陽樓一共有三層,獨特的盔頂結(jié)構(gòu),保持原貌修復的木質(zhì)古建筑。
從東漢末年的三國相爭,到唐宋的詩詠詞唱,岳陽樓極盡滄桑,從這一建筑上讀到一個民族的文采與風骨,讀到一個民族昂揚向上、正在生長的.歷史。
親自站在岳陽樓上遠觀八百里洞庭,耳邊也不由自主地回蕩起范仲淹的名句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。岳陽天下樓,洞庭天下水,到了岳陽一定不可錯過。
2、巴陵廣場位于美麗的洞庭湖畔,是岳陽最熱鬧的地方。岳陽樓外有一條仿古美食街汴河街,走出汴河街穿過瞻岳門城樓,就來到了巴陵廣場。
廣場最明顯的標志就是高達16米的“后羿射巴蛇”雕塑,形神兼?zhèn)洌瑲鈩莘欠病5袼苋∽陨胶=?jīng)巴蛇食象的故事,相傳后羿曾斬巴蛇于洞庭湖,積骨成丘陵乃有岳陽,用神話傳說詮釋了岳陽“巴陵”稱呼的來源。
這里對著洞庭湖,夕陽西下,晚霞染紅天空,洞庭湖水波蕩漾,非常壯觀。
3、君山島是國家5A級景區(qū),在洞庭湖畔。豐水期要坐船上島,枯水期有公交或自駕上島。君山島景區(qū)大門廣場氣度不凡。首先看到的是莫言手書“君山島”的巨石。
大門左右兩側(cè)各有一尊巨大的石雕,右邊是李白雕像和他的“丹青畫出是君山”詩刻。左邊是劉禹錫雕像和他的“白銀盤里一青螺”詩刻。景區(qū)大門上匾額,金漆勁書君山獨秀,門柱對聯(lián)為水環(huán)千里萃萬景,天下奇觀唯君山。
島上有洞庭廟,湘妃祠,枊毅井,愛情園等景點,還有君山三寶:會哭的竹子,會跳舞的茶,沒有心的樹。是洞庭湖旅游必打卡的景點。
湖北和湖南是以洞庭湖劃分的。
洞庭湖,古稱云夢、九江和重湖,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,跨岳陽、汨羅、湘陰、望城、益陽、沅江、漢壽、常德、津市、安鄉(xiāng)和南縣等縣市。洞庭湖之名,始于春秋、戰(zhàn)國時期,因湖中洞庭山(即今君山)而得名。
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、太平、藕池、調(diào)弦四口來水,南和西接湘、資、沅、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,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。
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'戰(zhàn)略要地、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發(fā)源地,湖區(qū)名勝繁多,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。也是中國傳統(tǒng)農(nóng)業(yè)發(fā)祥地,是著名的魚米之鄉(xiāng),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、水產(chǎn)和養(yǎng)殖基地。
擴展資料:
洞庭湖地形地貌
洞庭湖是燕山運動斷陷所形成,第四紀至今,均處于振蕩式的負向運動中,形成外圍高、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。盆緣有桃花山、太陽山、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島狀山地突起,環(huán)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,濱湖崗地低于120米者為侵蝕階地,低于60米者為基座和堆積階地。
中部由湖積、河湖沖積、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組成的堆積平原,大多在25~45米,呈現(xiàn)水網(wǎng)平原景觀。洞庭湖分為西、南、東洞庭湖。
湖底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微傾。洞庭湖呈現(xiàn)一派水流沼澤、河網(wǎng)平原地貌景觀,東、南、西三面環(huán)山,北部敞口的馬蹄形盆地,西北高,東南低;湖體呈近似“U”字形,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