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孩子正確三觀的標準,實際上,我們不需要孩子們能懂能明白“三觀”這個概念,而是要培養(yǎng)孩子的行為習慣,處世準則。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孩子正確三觀的標準。
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正確的三觀
理論化實踐
三觀概念是一個理論事物,強行灌輸給孩子只會起事倍功半效果。所以要化理論為實踐,化整為零。比如帶著孩子坐公交車,父母要以身作則,給老人讓座,無形中向孩子傳遞了中國尊老愛幼的傳統(tǒng)思想。
比如帶孩子參加當?shù)毓?jié)日習俗:清明掃烈士塔、學習雷鋒精神、教師節(jié)安恩活動等等。
但凡是一件充滿正能量,帶有教育意義的事,都可以通過實踐傳遞給孩子,久而久之,便能形成一個牢固的認知,也就是所謂的“三觀”。
滲透式教育
要教好孩子,必須要全方位了解孩子。任何兩個時期孩子的內心世界都可能是不一樣的,作為父母,要在生活學習各個方面觀察,及時走進孩子心里,通過談心或滿足孩子需求等方式解決隱患。父母也可以利用周末帶孩子去公園游玩,放松孩子的學習壓力,也可以根據(jù)孩子興趣,利用課余時間為孩子報興趣班,培養(yǎng)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愛好。
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,是下半生的希望寄托,想教好孩子真的要花大量時間,投入大量心血。留守兒童不僅得不到更好的教育,也會疏遠親子關系。
合理利用網(wǎng)絡
自從互聯(lián)網(wǎng)問世,網(wǎng)絡是把雙刃劍的話題就從未停止。網(wǎng)絡暴力、網(wǎng)絡犯罪、網(wǎng)絡詐騙等事件逐年上升。而孩子的自控制很差,如果無節(jié)制的上網(wǎng)勢必會影響學習、健康各個方面,甚至是誤入歧途。
這就需要父母合理安排,可以利用網(wǎng)絡放松學習壓力,也可以利用網(wǎng)絡讓孩子學習更多知識技能。
每個孩子都是祖國的花朵,花朵在盛開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無微不至的呵護,也需要風吹雨打的洗禮方能茁壯成長。同樣,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需要家人的教育引導,也需要經(jīng)受足夠的挫折磨礪才能長大成人。
孩子的三觀,無關乎親生領養(yǎng),無關乎有錢沒錢,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在孩子最初認識世界的時候給孩子的.最基礎的教育。人生觀反映的是一個對待自我的態(tài)度;
價值觀反映的是一個比較事物的標準;世界觀反映的是一個對待客觀的態(tài)度。我們?yōu)楹⒆訕淞⒄_的三觀,是為了讓孩子自己既不妄自菲薄,也不驕傲自大;讓孩子對待人生不驕不躁,明事理知進退;
讓孩子能夠公正客觀地去看待世界,能真切地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與不幸,并且能積極地生活與希冀著。很多人都有過被父母善意、無意甚至故意的謊言欺騙過的經(jīng)歷,有的謊言我們以為自己忘記了,有的謊言一些人卻會銘記一生。
怎樣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
1、堅持以身作則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俗話說:“有其父必有其子”,也就是說孩子的所作所為有很大一部分是效仿自己父母的。所以想要孩子有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就要堅持以身作則,在工作中不逃避責任,在生活中承擔家庭責任。
給孩子更多的陪伴,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,能夠循序漸進的告訴孩子是非對錯,善惡黑白,并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所以父母想要正確的引導孩子,就要先管好自己,不想讓孩子貪玩耽誤學習,那么自己也不要每天手機不離手,玩游戲、刷視頻。
2、要保持善良的.心
有一些父母在孩子面前毫無顧忌的放狠話,動不動就用威脅的口氣和其他人說話,甚至用輕蔑的態(tài)度對職業(yè)、物質生活不如自己的人,這樣的行為很容易讓孩子也形成習慣,欺負和辱罵同學、不尊敬長輩、
打架斗毆的壞習慣多半也是從父母言談舉止中學來的,很多父母不能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,惡語相向的后果就是讓孩子也沾染了痞氣。所以作為父母,要心存善念,心胸寬廣,讓孩子也感同身受,能夠將心比心。畢竟善良是人最珍貴的美德。
3、給孩子尋找榜樣
很多家長不知道榜樣的力量。其實有一個好榜樣是能夠讓孩子樹立正確三觀的非常好的一種方式。從前我們學習雷鋒,以雷鋒同志作為榜樣,學習他珍貴的品德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熱心。
而現(xiàn)在很多父母不會言傳身教,只會“嘮叨”,這樣的嘮叨教育對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反而起反作用。所以作為家長,可以給孩子尋找一個好榜樣,讓孩子通過榜樣的做法來判斷是非對錯,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,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思考和獨立的性格。
1、教孩子學會理財:
培養(yǎng)孩子正確的價值觀,讓孩子知道家長的薪水和每月支出的標準。給孩子買東西時由孩子自己來付錢并記賬。這不僅能讓孩子懂得感恩、節(jié)制消費,還能培養(yǎng)其家庭責任感。
2、拒絕溺愛孩子:
不要給孩子一切他想要的.東西,這樣很容易養(yǎng)成孩子過度自我中心的`心理,不能對孩子千依百順,很容量生成攀比心理。
3、觀察孩子的朋友:
如果孩子的朋友大多數(shù)都熱衷于經(jīng)濟攀比,而孩子又比不過他人,就很容易對家長產(chǎn)生怨恨。盂母三遷,為的就是讓孩子近朱者赤。如果孩子的朋友都樂于學習并相互交流,那么孩子自然也會為了融入其中而樂于學習。
4、讓孩子保持樂觀:
孩子是否積極樂觀,和家庭環(huán)境、家長的關系融洽度、是否有健康的愛好都有很大關系。如果情緒都正面樂觀,孩子的喜好和追求就不會只有物質享受了。
5、改變孩子攀比的焦點:
其實有攀比心可以理解為有競爭意識,如果家長能抓住孩子這種心理,引導孩子在學習、才能、毅力、好習慣等方面進行攀比,也是件好事。
6、家長要嚴以律己:
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比,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變得消極,并產(chǎn)生攀比心理;大人之間也不要比較,要引導孩子學會自己跟自己比,拿自己的這次跟上次比,今天跟昨天比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