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鐵道游擊隊又被稱為,鐵道游擊隊,是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活躍在現(xiàn)山東魯南地區(qū)(現(xiàn)棗莊的臨城、嶧縣、滕縣)的一支抗日武裝。接下來便詳細介紹鐵道游擊隊的情況。
鐵道游擊隊又被稱為飛虎隊。出自影片《鐵道游擊隊》“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,微山湖上靜悄悄。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,唱起那動人的歌謠……”這首耳熟能詳?shù)母枨鲎杂谟捌惰F道游擊隊》。這支游擊隊活躍在山東棗莊一帶,以機智和神勇而著稱,對日本侵略軍構成了很大的打擊。
1940年,山東南部棗莊礦區(qū)以劉洪、王強為首的一批煤礦工人和鐵路工人,不堪日寇的欺壓和蹂躪,在中國的`領導下,秘密建立起一支短小精悍的游擊隊。
他們在搞“血染洋行”、“智打票車”、“夜襲臨城”、“打岡村”、“搞情報”、“奪布車”、“上濟南”、“下徐州”活躍在日軍侵華戰(zhàn)爭的主要鐵路命脈津浦線的山東沿線。
鼓舞了鐵路沿線人民的抗戰(zhàn)士氣,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隊的對日作戰(zhàn),老百姓稱他們“飛虎隊”,他們在八路軍中的正式番號是“鐵道游擊隊。
鐵道游擊隊,是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活躍在現(xiàn)山東魯南地區(qū)(現(xiàn)棗莊的臨城、嶧縣、滕縣)的一支抗日武裝。
該游擊隊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,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,成立時稱“魯南軍區(qū)鐵道大隊”。人員最多時達300余人,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,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,杜季偉任政委,王志勝為副隊長。
鐵道游擊隊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、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,隸屬于八路軍“115師蘇魯支隊”。該隊以臨城(今薛城區(qū))為中心,依靠群眾,開展游擊戰(zhàn)術,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(zhàn),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。于1945年解散并入華東野戰(zhàn)軍。
創(chuàng)建隊伍
1938年3月,日軍侵占山東棗莊。這年初夏,當?shù)厍嗄旰檎窈!⑼踔緞儆扇私榻B到嶧縣墓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義勇隊,幾個月后兩人均升任排長。
當時,蘇魯?shù)貐^(qū)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轉移到了抱犢崮山區(qū)。為了及時掌握敵人出動的情況,總隊選派洪振海和王志勝到敵占區(qū)棗莊建立抗日情報站。10月,洪振海、王志勝在嶧縣建立情報站,洪為站長,王為副站長,這就是“鐵道游擊隊”的初創(chuàng)。
為及時搜集敵人情報,王志勝運用關系到日軍在棗莊設立的洋行任職。
1939年8月的一天,洪振海和王志勝第一次打洋行,擊斃大掌柜、二掌柜,擊傷三掌柜,奪取長短槍各一支。10月,他們又在棗臨鐵路“飛車”襲擊日軍,劫取槍支彈藥并及時運到蘇魯支隊。在棗莊車站北陳莊以開炭場作掩護,積極發(fā)展抗日力量。11月,洪振海召集6名戰(zhàn)友,在嶧縣情報站的'基礎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隊伍。
1940年1月25日,魯南鐵道隊在陳莊成立。2月,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,同時任命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,王志勝為副隊長,杜季偉任政委。
此時,鐵道隊的隊員已發(fā)展到20多人,經(jīng)過整訓,隊員們的軍政素質有了根本提高。鐵道隊開始向臨城方向轉移,公開打出了“八路軍魯南鐵道隊”的旗號。這支隊伍最多時達300余人,主要由鐵路工人、礦工組成。
小說原型
鐵道游擊隊因小說《鐵道游擊隊》而揚名,再經(jīng)影視劇的改編,名聲更為響亮。作品中大隊長劉洪的原型是洪振海和劉金山。作家劉知俠在《鐵道游擊隊》中把兩任大隊長的姓組合成劉洪這一英雄形象。
洪振海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,因生活所迫經(jīng)常與火車打交道,練就了扒飛車的本領,在鐵道隊中的扒車技術最高,特別快車也能上去,人稱“飛毛腿”。他足智多謀,有許多驚人戰(zhàn)績,后在黃埠莊作戰(zhàn)中犧牲,
并葬在他的家鄉(xiāng)滕州市大北塘,由劉金山繼任大隊長。劉金山后任魯南軍區(qū)特務團副團長,主力部隊副師長,新中國成立之后,先后任江蘇南通軍分區(qū)副司令和蘇州軍分區(qū)司令員。
鐵道大隊前后有五個政委:文立征(犧牲)、杜季偉(調走)、張洪義(犧牲)、孟政委(名字無記錄,犧牲)、鄭惕(抗戰(zhàn)結束前夕提任)。在《鐵道游擊隊》小說中,“根據(jù)四個政委的`個性和特點,以杜為主塑造了一個政委的形象。”
另一位主人公———大隊長王強的原型是王志勝,他是棗莊市中區(qū)陳莊人,出生在鐵路工人家庭,兄弟五人,排行第四,15歲開始跑火車,做小本生意。從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,自小練了一身“扒飛車”本領,在戰(zhàn)斗中發(fā)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