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春分的由來是什么,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為兩半,自此進入春和日麗、萬紅千翠爭媚時節(jié),下面來看看春分的由來是什么。
春分的由來
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(或21日)開始至4月4日(或5日)結(jié)束。春分,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,太陽到達黃經(jīng)0度(春分點)時開始。這天晝夜長短平均,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,故稱“春分”。
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,晝夜幾乎相等,其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,開始晝長夜短。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(jié)氣,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:南北半球晝夜平分;
在氣候上,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,春分時節(jié),我國除青藏高原、東北、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(qū)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,在遼闊的大地上,楊柳青青、鶯飛草長、小麥拔節(jié)、油菜花香。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(夏歷)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秋同義?!睗h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陰陽出入上下》:“至于中春之月,陽在正東,陰在正西,謂之春分。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
春分的習俗
一、豎蛋
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,世界各地都會有數(shù)以千萬計的人在做“豎蛋”試驗。這一被稱之為“中國習俗”的玩藝兒,何以成為“世界游戲”,目前尚難考證。
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:選擇一個光滑勻稱、剛生下四五天的'新鮮雞蛋,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。雖然失敗者頗多,但成功者也不少。
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,故有“春分到,蛋兒俏”的說法。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。
二、吃春菜(嶺南風俗)
昔日四邑(現(xiàn)在加上鶴山為五邑)的開平蒼城鎮(zhèn)的謝姓,有個不成節(jié)的習俗,叫做“春分吃春菜”?!按翰恕笔且环N野莧菜,鄉(xiāng)人稱之為“春碧蒿”。
逢春分那天,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。在田野中搜尋時,多見是嫩綠的,細細棵,約有巴掌那樣長短。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"滾湯",名曰"春湯"。
有順口溜道:“春湯灌臟,洗滌肝腸。闔家老少,平安健康?!币荒曜源?,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,身壯力健。
春分,是“二十四節(jié)氣”之第四個節(jié)氣?!按悍终撸庩栂喟胍?。故晝夜均而寒暑平”。一個“分”字道出了晝夜、寒暑的界限。
這時太陽黃經(jīng)為0度,太陽的位置在赤道上方。歷書中記載“斗指壬為春分,約行周天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當春之半,故名為春分?!贝悍滞ǔL刂柑栆朁S經(jīng)位于0°的時刻,在每年農(nóng)歷二月十五前后(公歷約為3月19日~22日期間)。
春分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節(jié)日,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,南北半球季節(jié)相反,北半球是春分,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。
春分,古時又稱為“日中”、“日夜分”、“仲春之月”。《明史·歷一》說:“分者,黃赤相交之點,太陽行至此,乃晝夜平分?!?/p>
所以,春分的意義,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,各為12小時;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,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,平分了春季。
關(guān)于春分的'由來有兩種說法,一說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,而春分正處于春季三個月正中,平分了春,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記載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當九十日之半,故謂之分。
秋同義。”而講究天人感應的董仲舒則在《春秋繁露·陰陽出入上下篇》里講:“春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。”一年中這一天晝夜是基本相等的,另外一天就是秋分。另外,從這天開始白晝比黑夜長了哦~
春分也是節(jié)日和祭祀慶典,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,秋天祭月的禮制?!抖Y記》:“祭日于壇。”孔穎達疏:“謂春分也”。清潘榮陛《帝京歲時紀勝》:“春分祭日,秋分祭月,乃國之大典,士民不得擅祀。
春分是什么意思:春耕春種繁忙時節(jié)
春分后,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(qū)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。南方大部分地區(qū)各地氣溫則繼續(xù)回升,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。
俗話講:“春分麥起身,肥水要緊跟”。一場春雨一場暖,春雨過后忙耕田。春季大忙季節(jié)就要開始了,春管、春耕、春種即將進入繁忙階段。春分過后,越冬作物進入生長階段,要加強田間管理。
春分三候
我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:“一候玄鳥至;二候雷乃發(fā)聲;三候始電。”
玄鳥至:春分之日,“玄鳥至”,“玄鳥”即“似曾相識燕歸來”的燕子,它春分而來,秋分而去,“燕來還識舊巢泥”。
雷乃發(fā)生:春分后五日,“雷乃發(fā)生”,陰陽相薄為雷,雷為振,為陽氣之聲,也是春分后出地發(fā)聲,秋分后入地無聲。
始電:再五日,“始電”,電閃雷鳴,春雨不再瀟瀟,已是落花知多少了。
意思是說春分日后,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,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(fā)出閃電。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:“春分前三日,太陽入赤道內(nèi)”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