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叫聲和小孩子的哭聲很像,所以被稱為娃娃魚。
一、原因論述
大鯢因叫聲酷似嬰兒啼哭而得名“娃娃魚”。大鯢是泥盆紀時期的水生魚類演變而成的,因叫聲酷似嬰兒啼哭而得名“娃娃魚”,在生物學(xué)分類上屬于動物界、脊索動物門、兩棲綱、有尾目、隱鰓鯢科、大鯢屬兩棲動物,已列入《中國重點保護野生動物》——Ⅱ級。
二、分布范圍
大鯢廣泛分布于長江、珠江、黃河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,包括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重慶、貴州、云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,其中陜西漢中、貴州貴定、江西靖安、四川興文縣、浙江麗水等地更是著名的“娃娃魚之鄉(xiāng)”。
三、生活習(xí)性
1、環(huán)境:大鯢喜棲息在低海拔地區(qū)溪河深潭的巖洞、石穴中,尤以灘口的洞穴中最常見,白天臥于洞穴內(nèi)很少外出,夜間外出覓食,夏秋季也有白天上岸覓食或曬太陽的習(xí)性。
2、食性:大鯢是肉食性動物,視力不好,主要通過嗅覺和觸覺捕獵,還能通過皮膚上的'疣粒來感知水中的震動,食量甚大,食物包括魚類、甲殼類、兩棲類、小型節(jié)肢動物等。
3、繁殖:大鯢是卵生兩棲動物,繁殖季節(jié)5~9月,產(chǎn)卵盛期7~9月,夜間產(chǎn)卵,尤喜在雷雨夜晚產(chǎn)卵,一次可產(chǎn)卵數(shù)百枚,產(chǎn)卵后雌鯢離去或被雄鯢趕走,雄鯢獨自留下護卵。
四、物種劃分
1、中國大鯢:中國大鯢是體型最大的娃娃魚,主要分布在長江、黃河、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,尤以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河南、貴州、陜西、重慶、江西等地最常見。
2、日本大鯢:日本大鯢和中國大鯢非常相似,區(qū)別在于日本大鯢頭部背腹面的疣粒為單枚且大而多、尾稍短,主要分布在岐阜西部、四國、九州等地局部地區(qū)的山區(qū)河流中。
3、美國大鯢:美國大鯢是體型最小的娃娃魚,與中國大鯢、日本大鯢相似,區(qū)別在于美國大鯢有一對或左側(cè)有一個鰓裂,主要分布在美國東部紐約到密西西比一帶的溪流中。
一、大鯢為什么叫娃娃魚,由何種原因被稱為娃娃魚
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,所以俗稱為“娃娃魚”,它實際上并不是魚,它名之曰魚而非魚,是我國體型最大的兩棲動物,它的外形有點象壁虎,體長一般為1米左右,最長的可達2米,體重為20—25公斤,最大的達50公斤。
它的頭寬大而扁平,表面有明顯的疣狀粒。眼小,位于頭背,無眼瞼,這是長期適應(yīng)水下生活而退化的結(jié)果。弧形的.口裂十分寬大,上下頜具多數(shù)大小相似的細齒,有利于取食。
體軀寬扁而壯實。側(cè)扁的尾部很長,為體長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,尾的上下有鰭狀物。四肢肥短,很像嬰兒的手臂,據(jù)說也是把它叫做娃娃魚的又一個原因。
二、體型特征
前肢具4指,后肢具5趾,指(趾)間有微蹼,無爪。體表皮膚較為光滑,散布有小疣粒,受刺激時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漿狀粘液。沿體側(cè)腋胯間有縱行皮膚褶。
體色隨棲居環(huán)境色彩而有差異,背面呈棕色、紅棕色、黑棕色等,上面有顏色較深的不規(guī)則斑點,腹面淺褐色或灰白色。它可以用肺呼吸,但由于肺的發(fā)育不完善,因而也象青蛙一樣,需要借助濕潤的皮膚來進行氣體交換,作為輔助呼吸,
所以必須生活在水中或水域的附近。從生物進化的觀點來看,它是從水中生活的魚類向真正的陸棲動物演化的一個過渡類型。
三、棲息場所
娃娃魚平時喜棲于山谷清澈的溪流巖石底下,一遇大雨或山洪暴發(fā),又常常離開水面,有時還會攀緣上樹。專以魚、蟹、蝦、蛙等為食料,是山里水中的“惡霸”。
有時威嚇行人,乃至傷人。因此,井岡山人又稱它為狗魚。井岡山斗爭時期,毛澤東在茅坪八角 樓曾以群眾送給他的大鯢,啟發(fā)、教育人民起來革命打倒土豪劣紳。井岡山溪澗縱橫,洞泉密布,水清涼爽,是娃娃魚生活的樂園。
它白天常常潛息在清水的洞穴內(nèi),夜間游出洞穴,張口對著流水。讓魚、蝦、蟲、蛙等食物囫圇流入壯里,以此為尋食方式。《山海經(jīng)、北山經(jīng)》中曾寫到:“泱泱之木……,其中多人魚,其狀如魚,四足,其音如嬰兒,食之無癡疾”。
四、分布范圍
大鯢的分布很廣泛,黃河、長江及珠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中都有它的蹤跡,遍及北京懷柔、河北、河南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青海、四川、貴州、湖北、湖南、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和廣西等省、區(qū),在我國古書中多有“鯢魚有四足,
如鱉而行疾,有魚之體,而以足行,聲如小兒啼,大者長八,九尺……”等記載,《本草綱目》中也說:“鯢魚,在山溪中,似鯰有四腳,長尾,能上樹,聲如小孩啼,故曰鯢魚,一名人魚”。可見大鯢的形態(tài)和生活習(xí)性早已為我國人民所熟知,
娃娃魚的名字也一直傳到現(xiàn)在。
其實,它的學(xué)名是中國大鯢,屬于兩棲動物。
娃娃魚喜歡生活在海拔200-1600米的山區(qū)溪流中,通常白天隱伏在有洄流水的洞內(nèi),傍晚或夜間外出覓食。
它食性廣泛,喜歡吃魚、蝦、蟹、蛇、鳥和蛙類等動物。
但是,它的牙齒只有捕食能力,而沒有咀嚼功能,因而捕到獵物時只能大口囫圇吞下,然后送到胃內(nèi)慢慢消化。有時它吞下一只娃,十多天也不能完全消化,所以有很強的`耐饑餓能力。
娃娃魚是哺乳動物還是兩棲動物
娃娃魚是兩棲動物,它們雖然被稱為娃娃魚,但并不屬于魚類。它們的學(xué)名叫做大鯢,是隱鰓鯢科大鯢屬大鯢種的動物。
娃娃魚在幼年的階段是一直生活在水中的,并且是用鰓來呼吸的。經(jīng)過變態(tài)發(fā)育以后,它們就可以在陸地上生活。
野外生長的娃娃魚體長可以達到1米左右,體重可以達到20-25千克。
娃娃魚可以養(yǎng)殖嗎
娃娃魚是可以養(yǎng)殖的,現(xiàn)在有很多人工飼養(yǎng)的娃娃魚,是可以放在家庭中養(yǎng)殖的。不過在養(yǎng)殖的時候,飼養(yǎng)者需要申請人工繁育許可證。娃娃魚的體型比較大,家庭飼養(yǎng)的時候需要給它們準備一個充足的生活空間。而且它們是兩棲動物,在養(yǎng)殖的時候,還需要給它們準備一個水陸兩棲的環(huán)境,這樣才能保證它們可以很好地生長。不過娃娃魚比較害怕強光,飼養(yǎng)者需要給它們適當?shù)恼陉帯?/p>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