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鯨魚屬于哺乳動物,而鯊魚不屬于哺乳動物,屬于魚類。
鯨魚屬于哺乳動物,而鯊魚不屬于哺乳動物,屬于魚類。因為鯨魚的主要呼吸器官是肺,而鯊魚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鰓。
用鰓來呼吸是魚類的特征之一。除此以外,鯨魚的繁殖方式是胎生,這是哺乳動物的特征之一。
而鯊魚的繁殖方式是卵生或者卵胎生,和胎生還是有很大區(qū)別的。所以鯨魚屬于哺乳動物,而鯊魚屬于魚類。
知識擴展
魚類的`主要特點是有脊椎、有魚鰭且主要利用魚鰭來移動、有真正的上下顎、利用鰓來呼吸。鯨魚雖然被叫做魚,但卻并不是魚類,因為它們是用肺來呼吸的。
與此類似的,章魚雖然也被叫做魚,但同樣不屬于魚類,而是屬于軟體動物。因為它們沒有脊椎,而且沒有魚鰭。而海馬雖然名字中不帶魚,但卻的的確確是魚類的一種,因為它完全符合魚類的所有特點。
鯊魚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
鯊魚是軟骨魚類,不是哺乳動物。但鯊魚是卵胎生動物,也就是受精卵在母體中孵化,母體產(chǎn)下幼體。但有別于一般卵生動物,如鱷魚,也有別于胎生動物,胎生具有胎盤和臍帶,如鯨魚。
而且鯊魚只有一心房一心室,血液循環(huán)為單循環(huán)。除了具有相當于四肢的胸鰭腹鰭,還有尾鰭和背鰭。而且魚鰭骨骼呈現(xiàn)為輻射型。這些特點統(tǒng)統(tǒng)說明鯊魚是魚。
把鯊魚當成哺乳動物的原因還可能是,鯊魚如各種紀錄片上所說,是直接產(chǎn)下小魚而非產(chǎn)卵的“胎生”或者“卵胎生”動物。正好紀錄片又大肆宣傳鯨是哺乳動物,這就給了人們一種錯覺:鯊魚長得像鯨,所以鯊魚也是哺乳動物。
雖然鯊魚的體型是非常大的,但并不能改變它們魚類的屬性,它們的特征以及繁殖方式都跟其它的魚類有很大的相似性,而跟哺乳動物有很大的差異。由于鯊魚的體型大就將其認定為是哺乳動物的行為是一種誤區(qū),一定要改變這種錯誤的看法。
大部分鯊魚可鮮食、蒸食、腌制,或做為魚香腸、魚膏、魚罐頭等的原料。鮮食時,由于肉中含有尿素,可用檸檬酸或檸檬汁或蕃茄汁除去尿素,以提高肉的質(zhì)量。此外,鯊魚魚翅(鰭),魚唇又是海產(chǎn)八珍中之兩珍。
鯊魚是魚類,鯨魚是水生哺乳動物,鯨魚不是魚。鯊魚跟我們吃的鯉魚一樣是有魚鰓的,是可以在水里面呼吸的。
而鯨魚跟人類一樣靠肺呼吸,只不過它的肺活量比較大,可以在水面上吸一口氣然后在水底下游很久。
鯊魚屬于脊椎動物門軟骨綱(Chondrichthyes)板鰓亞綱,海生,少數(shù)種類進入淡水,為一群游速快的中大型海洋魚類。
鯊內(nèi)骨骼完全由軟骨組成,常鈣化,但無任何真骨頭組織,外骨骼不很發(fā)達或退化,身體常被皮齒(質(zhì)鱗),牙多樣化,具有硬肌,但膜骨則永不存在,腦顱無縫。
上額由腭方軟骨組成,下額由梅氏軟骨組成。最新研究表明,鯊體內(nèi)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,如抗癌因子、角鯊烯、黏多糖等等。鯊藥用始見于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,在中國民間,鯊軟骨提取物、鯊肝油等早已被用于治療癌癥等疾病。
身體一般呈紡錘形,分為頭、軀干和尾3部分。體表具有細小盾鱗,體側(cè)有側(cè)線,體長約1—20米。全身骨骼均為軟骨,頭骨和脊椎骨鈣化,故而有一定的堅硬度,腦顱無骨縫。
頭端扁平,近胸鰭處略粗,向后漸細,腹部較平坦,口在頭的腹面,橫裂,上頜和下頜具有發(fā)達的銳齒。口的前面有鼻孔1對。鰓裂位于頭的兩側(cè),每側(cè)有5—7個,無鰓蓋,鰓間隔發(fā)達,鰓片由上皮組織折疊。
為什么鯨是哺乳動物,鯊魚是魚?
每個孩子都是問題的寶庫,特別是視力有障礙的孩子,就像作者小時候一樣,由于探索能力的限制,尤其喜歡通過向別人提問來獲得難得的知識。
有一次,作者跟泰安特殊教育中心六年級的學生們閑談,一個學生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:
“為什么鯊魚是魚,而鯨魚是哺乳動物?或者說,為什么鯊魚是魚?”
鯨屬于哺乳動物,這似乎是一個人盡皆知的“常識”,但卻很少有人會這樣“質(zhì)疑”。他的言外之意其實是“為什么我們會把鯊魚當成哺乳動物?”
于是小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:
下面的四種動物,哪一種跟其他三個關(guān)系很遠,或者說不是同類?
A、鱸魚
B、鯊魚
C、鱷魚
D、鯨
一位同學選擇了鱷魚,因為鱷魚四條腿,而其他三種沒有腿。
鱷形目是現(xiàn)存所有動物中和鳥類關(guān)系最近的一個類群,然而答案并不是它,而是鯊魚。因為除鯊魚之外的其他三種都在硬骨魚總綱(Osteichthyes)這條演化分支上,鱷魚和鯨都是硬骨魚類的“后代”,而只有鯊魚屬于軟骨魚類。
我們面臨著一個“愚蠢”的問題:魚是什么?
現(xiàn)在的魚大致上分為無頜魚、軟骨魚和硬骨魚。無頜魚現(xiàn)存種類只剩下了各種七鰓鰻和盲鰻,軟骨魚就是鯊魚和鰩魚等。
除此之外,現(xiàn)在地球上所有的魚都可以叫“硬骨魚”。
陸地上所有的脊椎動物都是硬骨魚類的后代,包括正在刷微信的我們,因為我們都屬于四足動物(Tetrapods)。
別看我們只有兩條腿、兩只腳,但我們的胳膊和手都是腿和腳演變而來的。同理,鳥類的翅膀也是它們前肢的特化。蛇雖然沒有四肢,但它們的祖先其實是一類蜥蜴,蜥蜴有四條腿,因此蛇也是四足動物。
所以,從某種角度上講,就像說鳥類是“現(xiàn)代的恐龍”一樣,鯨其實也算是廣義的魚。
狹義的魚基本可以作為“非四足脊椎動物”的通稱。
課本上給出的定義是“生活在水中,體表常有鱗片覆蓋,用鰓呼吸,通過尾部和軀干的擺動以及鰭的協(xié)調(diào)作用游泳的變溫脊椎動物”。
然而,這些特征都不具備的動物也可以叫魚。比如攀鱸亞系合鰓目黃鱔屬的紅鱔Monopterus rongsaw,不生活在水中,體表沒有鱗片覆蓋,不用鰓呼吸,在軟泥土里鉆洞生活,不游泳。
但沒人說它不是魚,因為它同屬的“親戚”黃鱔是常見的食用魚(真的好吃!)。
此外,魚類中還有其他的一些“異類”,比如沒有脊柱的盲鰻以及溫血的月魚等。
但是,這些特征鯊魚都符合:鯊魚顯然是用鰓呼吸的,并且生活在水里(個別的種類可以在海邊沙灘上“走幾步”),也通過尾部和軀干的擺動以及鰭的協(xié)調(diào)作用游泳。
那么,鯊魚有鱗片嗎?大部分鯊魚都有角質(zhì)的鱗片,它們身上的鱗片叫“盾鱗”,外觀看上去像鯨一樣光滑無鱗,但其實摸上去像砂紙一樣。有人推斷鯊魚之所以叫鯊魚,就是因為它們皮膚像砂紙。
不僅如此,前文說到過鯊魚屬于軟骨魚,它們連真正的骨頭都沒有,怎么會是哺乳動物呢?
另一個被誤解的原因就是大家認為鯊魚都很大。一些種類的鯊魚確實挺大的,但是也有很多小型種。最小的鯊魚是寬尾擬角鯊Squaliolus aliae,體長只有20厘米左右,跟我們經(jīng)常吃的`小鯽魚差不多大。
海邊人經(jīng)常食用的條紋斑竹鯊、大吻斜齒鯊、日本半皺唇鯊等也是體長不超過1米的小型種類,所以鯊魚并不都很大。
把鯊魚當成哺乳動物原因還可能是,鯊魚如各種紀錄片上所說,是直接產(chǎn)下小魚而非產(chǎn)卵的“胎生”或者“卵胎生”動物。正好紀錄片又大肆宣傳鯨是哺乳動物,這就給了人們一種錯覺:鯊魚長得像鯨,所以鯊魚也是哺乳動物嘍?
當然,確實不少鯊是胎生或卵胎生的,比如我們熟知的大白鯊、鯨鯊、絞口鯊等,卵在體內(nèi)孵化,直接生出活蹦亂跳的小鯊魚。
真鯊科(Carcharhinidae)以及雙髻鯊科(Sphyrnidae)物種胚胎的卵黃囊演化成了類似哺乳動物胎盤的結(jié)構(gòu),一般被稱作卵黃胎盤或者假胎盤。這類鯊魚媽媽通過這個結(jié)構(gòu)把自身的營養(yǎng)傳送給鯊魚寶寶。小鯊魚肚子上還有個“營養(yǎng)孔”,很像我們的肚臍眼。
雖然這個能力和哺乳動物的胎生非常相似,但還是有本質(zhì)的不同的,因此以往被人們稱作“假胎生”。但后來“假胎生”這個詞被植物拿去用了,比如紅樹科植物還有睡蓮等的種子在母體上長成小植株。
此外,還有大量種類的鯊魚是卵生的,會產(chǎn)下卵而不是直接生下幼體。
鯨屬于鯨偶蹄目(Cetartiodactyla)哺乳動物,有真正的羊膜卵和真正的胎盤,并且顯而易見是會哺乳的:雌鯨有兩個乳頭,長在生殖孔的兩側(cè),平時埋藏在厚皮的乳裂中,只有哺乳時才會伸出來,所以很難被人發(fā)現(xiàn)。
哺乳時乳頭從乳裂中伸出,鯨寶寶銜住乳頭之后,鯨媽媽便把大量乳汁噴射進鯨寶寶口中。
鯨需要呼吸空氣,而吮吸乳汁需要一段時間,如果時間過長便可能造成危險。鯨一次射乳僅需幾秒鐘,解決了這個問題。而用鰓呼吸的鯊魚是不會哺乳的,它們并不會去照顧后代。
另一個經(jīng)常讓人疑惑的地方就是為什么鯊魚的尾巴是縱向的,而鯨的尾巴是橫向的。
魚的尾巴都是縱向的,這是來自祖先的特征。而鯨的尾巴之所以上下擺動,其實與自身骨骼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
最早有尾鰭的水生脊椎動物就是左右擺動尾巴的,大部分魚類的脊椎棘突發(fā)達,后半身比較側(cè)扁,適合左右擺動,而作為哺乳動物的鯨類脊椎跟人一樣更適合上下而非左右彎曲,很難重新演化出類似魚龍的“典型”尾巴。
唯一一類左右擺尾游泳的哺乳動物是生活在非洲,有著鰻魚尾一樣的尾巴的獺鼩科(Potamogalidae)動物。
有人懷疑鯨的尾巴是后腿演變而來的,這是個錯誤的想法。鯨的尾巴就是尾巴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