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李世民有幾個兒子,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,唐玄宗是當(dāng)時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,在當(dāng)時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,因為當(dāng)時的唐太宗促進了唐朝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這是毋庸置疑的,不過唐太宗的兒子們卻大都不成器,下場也比較可悲,下面來看看李世民有幾個兒子。
1、太子李承乾
母長孫皇后,貞觀十七年謀反按律應(yīng)賜死,因太宗不舍,最后只廢為了庶人,后卒于黔州。唐太宗即位,立為太子,時年八歲,聰明可愛。但是年長后,由于有腿疾,稍微不良于行,對父親陽奉陰違、對師長勸勉不耐,甚至曾派遣殺手刺殺自己的'老師。同母弟弟李泰素有奪長之念,兄弟交惡。
2、楚王李寬
母不詳,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云,早薨,無后。李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,生母不詳,史書記載為后宮生寬。武德三年,唐高祖李淵將李寬過繼給了唐太宗的五弟李智云為嗣。李寬早薨,貞觀初追封為楚王。
3、吳王李恪
妃楊氏,母隋煬帝女楊妃。李恪(619-653年),唐朝宗室,祖籍隴西狄道,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,排行第三。升元三年(939年),南唐烈祖李昪追謚李恪為孝靜皇帝,廟號定宗。
4、魏王李泰
母長孫皇后,爭奪皇位被貶后,又重新進封為濮王。永徽三年逝于鄖鄉(xiāng)縣。李泰(620年-652年),字惠褒,小字青雀,唐太宗第四子,生母文德皇后長孫氏。 史載寵冠諸王,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。按慣例皇子成年后都應(yīng)去封地,不得長駐京畿,但李泰因太宗偏愛,特許“不之官”。
5、齊王李佑
妃韋氏,母陰妃,貞觀十七年發(fā)動叛亂。事敗,賜死于內(nèi)省,貶為庶人。643年(貞觀十七年)舉兵謀反于齊州,四月六日被唐太宗廢為庶人,賜死于長安太極宮內(nèi)省。同年以國公之禮葬于長安,今墓志已出土。
6、蜀王李愔
母隋煬帝女楊妃。后被廢為庶人,死于流配地巴州。初封梁王,授襄州刺史。廣制封建時,改封蜀王,轉(zhuǎn)益州都督。貞觀十三年(639年),賜實封八百戶,授岐州刺史。李愔時常無故毆打官員,打獵不知收斂,多次非法,在太宗朝與高宗朝數(shù)度被貶官作為懲罰。
永徽四年(653年),因吳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連坐,廢為庶人,流放巴州;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。乾封二年(667年),死于流放地。
7、蔣王李惲
母王氏,妃元氏。誣告謀反,惶懼自殺。李惲生年不詳,根據(jù)異母弟第八子李貞生于貞觀元年(627),異母兄第四子李泰生于武德三年(620)推測,李惲應(yīng)該生于621——626年之間。
8、越王李貞
母燕德妃。后來與韓王李元嘉、魯王李靈夔、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失敗,服毒自盡。官至太子太傅,被先后封為漢王、原王、越王。武則天當(dāng)政時,李貞因起兵失敗而飲毒自盡。開元五年(716年),唐玄宗將李貞、李沖重新改葬,追謚號為敬。
9、唐高宗李治
母長孫皇后。唐朝第三位皇帝,字為善,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,嫡三子,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,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、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。
10、紀(jì)王李慎
母韋貴妃,妃陸氏。垂拱四年(689年),越王李貞起兵推翻武則天政權(quán),李慎受牽連下獄,后被流放領(lǐng)表,又說巴州,途中逝世。享年61歲。
11、江殤王李囂
母燕德妃,貞觀六年薨。生年不詳,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,燕德妃所生。631年,李囂進封江王,632年去世,謚號殤。李囂無后嗣,死后封國江國被廢除。
12、代王李簡
母不詳,貞觀五年薨,無后,國除。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二子,生母不詳,史書記載后宮生簡。李簡封代王后同年薨,無子女。
13、趙王李福
母楊貴妃,貴妃之位是否為追封待考,妃宇文氏。貞觀十三年(639年)進封趙王,累加秦州都督、右衛(wèi)大將軍、梁州都督等職。咸亨元年(670年)去世,贈司空、并州都督,陪葬昭陵。
14、曹王李明
母巢刺王妃,妃元氏。永淳年間,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,降封零陵王,貶至黔州。都督謝佑逼李明自殺。玄武門之變后,巢刺王妃居于宮內(nèi)撫養(yǎng)李元吉庶女歸仁縣主。歸仁縣主生母去世,太宗親寫詔令安慰縣主。
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共有14個兒子,他們分別是:
太子李承乾(619年——645年),唐太宗長子,母為長孫皇后。
楚王李寬(619年一?),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二子,母后宮。
吳王李恪(619年—653年),唐太宗李世民的'第三子,母為隋煬帝女楊妃。
魏王李泰(620年——652年),唐太宗第四子,母為長孫皇后。
齊王李佑(?-643年),唐太宗李世民第五子,陰嬪為嬪。
蜀王李愔(?—667年),唐太宗第六子,母隋煬帝女楊妃。
蔣王李惲,唐太宗第七子,母為王氏。
越王李貞(627年-688年),唐太宗第八子,母為燕德妃。
高宗李治(628年-683年),唐太宗李世民九子,母為長孫皇后。
紀(jì)王李慎(?—689年7月28日),唐太宗第十子,母為韋貴妃。
江殤王李囂(?-632年)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一子,母為燕德妃。
代王李簡(?—631年5月9日)代王,母不詳。
趙王李福(637-670年9月1日),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,母為楊貴妃。
曹王李明(?—682年),唐太宗第十四子,母為巢王妃。
在李世民的所有兒子中,他比較看好的是四皇子魏王李泰。李泰比承乾小一歲,相貌英俊,聰明好學(xué),端肅多才,在太宗看來,是一定能成為一個有道明君的。然而朝中的重臣卻都很反對,尤以長孫無忌(已故長孫皇后之兄)和褚遂良(諫議大夫)反對最為激烈。
唐朝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:皇后長孫氏生恒山王李承乾、濮王李泰、高宗李治;楊妃生吳王李恪、蜀王李愔;陰妃生庶人李祐;燕妃生越王李貞、江王李囂;韋妃生紀(jì)王李慎;楊妃生趙王李福;楊氏生曹王李明;王氏生蔣王李惲;后宮宮女生楚王李寬、代王李簡。
李世民祖籍隴西成紀(jì)(今甘肅秦安),一說隴西狄道(今甘肅省臨洮縣)人,又說鉅鹿郡人。唐朝第二位皇帝,政治家、戰(zhàn)略家、軍事家、詩人。
李世民少年從軍,曾往雁門關(guān)解救隋煬帝。首倡晉陽起兵,拜右領(lǐng)軍大都督,受封敦煌郡公,領(lǐng)兵攻破長安,拜尚書令、光祿大夫,受封秦國公、趙國公。唐朝建立后,領(lǐng)兵平定薛仁杲、劉武周、竇建德、王世充、劉黑闥等割據(jù)勢力,為唐朝的建立與統(tǒng)一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拜天策上將,封秦王。
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(626年7月2日),發(fā)動“玄武門之變”,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,被冊立為皇太子。八月初九日,唐高祖李淵退位,李世民即位,年號貞觀。在位初期,聽取群臣意見,虛心納諫。對內(nèi)文治天下,厲行節(jié)約,勸課農(nóng)桑,實現(xiàn)休養(yǎng)生息、國泰民安,開創(chuàng)“貞觀之治”。
對外開疆拓土,攻滅突厥與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龜茲和吐谷渾,重創(chuàng)高句麗。設(shè)立安西四鎮(zhèn),與北方地區(qū)各民族融洽相處,獲得尊號“天可汗”,為唐朝后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(chǔ)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