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壽衣的禁忌有哪些,喪葬禁忌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穿壽衣,也就是俗稱的送老衣。提前準備壽衣,是為了避免事發(fā)突然,壽衣也有一些禁忌,下面我們來看看壽衣的禁忌有哪些。
禁忌1、忌現(xiàn)用現(xiàn)做
過去的壽衣講究生前制作,很多老人在50歲左右就會開始準備壽衣。一般會放置二三十年才會用的上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現(xiàn)在很多人都會選擇買現(xiàn)成的,但一定要提前準備。
提前準備壽衣,一是為了避免事發(fā)突然,子女來不及準備而造成遺憾;二是在傳統(tǒng)喪俗觀中認為老人去世前穿的衣服可全部帶走,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也有衣服可穿。
禁忌2、忌雙數(shù)
壽衣件數(shù)要求單數(shù),里外的數(shù)量是三件、五件。這一說法主要是為了和在世的習慣相區(qū)分。
禁忌3、忌單褂和扣子
老人壽衣中都是使用帶子系扣,在換裝時,必須將領子撕開一個小口,因為這些地方都與“子”的發(fā)音相關,扣子同“扣走”,會有把給孩子扣走之意;
褂子,扣子,領子等都諧音將后代“掛走”“領走”之意。而對于英年早逝青年人,對于這一規(guī)定稍有不同,主要在于他們如果沒有子嗣后代,就沒有這些忌諱。
禁忌4、忌打結和疙瘩袢
制作時,針線工藝不能打結或者使用疙瘩袢,所有飄帶、領帶最好都不打結。
禁忌5、忌緞子與皮毛
面料不能用緞子。因為“緞子”與“斷子”同音,對后代寓意不利。獸皮,雖然是難得的.貴重物品,但民間認為,用獸皮做壽衣的話,死者來世會轉生為獸類的.。另外一種說法是從“全尸”考慮的,說是恐怕人尸與獸革混雜一處而不能辨別。
禁忌6、忌眼淚落在壽衣上
在換壽衣時,無論子女有多么的悲痛,都不能將眼淚滴在壽衣上,否則死者會不安寧!
穿壽衣的時候要注意:衣服一定要是單數(shù)的,不能穿雙數(shù),因為古人認為人在世時都認為好事成雙,而人去世所在的世界會和活人的世界相反,以單數(shù)為吉利的象征,所以穿壽衣一定要穿單數(shù)。
最后壽衣的袖子一定要遮住死者的手,也就是俗稱的衣不露手,因為古人認為如果衣服袖子遮不住雙手,那么后代就要衣不蔽體,討飯生活,所以才要將手遮住。
安葬骨灰盒是要注意:要先清理好墓穴,然后由女性親屬來拉起遮陽的白布,之后,用紙錢點燃,在墓穴里面繞一圈,被稱作暖穴。
暖穴完畢后再將骨灰盒放入。然后在擺放好隨葬用品、靈位牌等等。有一點要注意,處理安葬骨灰事項之前,需要先戴上紅手套處理,一定不可以直接用手去擺放,這是大忌。
祭祀的時候要注意:點燃香火,擺放好貢品,貢品一定要是單數(shù)的。祭酒的.話,需要自備3個酒杯,然后依次香天、地、先人各敬三杯。
隨后,逝者的兒女到祭祀園燒紙,跪拜,三拜三叩首。也有的為了討個吉利的兆頭,會在一切結束后,去放生一只紅色公雞,或者是九條紅色魚也可以。如果隨葬品中靈獸,比如獅子、貔貅等,那么晚輩們需要用手撫摸一下靈獸的'頭部。
這樣就是一套基礎的下葬流程了,下葬完畢后一定不能走回頭路,就是不能完全按照來時的路走回去,有意走一段新路。如果安葬的是長輩,可以在安葬完之后,找一個飯館一家子一起吃個飯,點菜沒有講究,但一定要有一份不過水的面,熱氣騰騰的端上來,寓意雖然親人不在了,也是和和氣氣的,一團和氣。
壽衣材質的講究
古時候壽衣的顏色比較嚴厲,樣式其實和平時穿的差不多,但是材質有很多的講究。
制作壽衣的材料一般都是“棉娟”,“娟”和“眷”同音,含有眷念的含義,表達后輩對于死者的思念之情。
而用棉的原因則是因為當時的.生活條件不是特別好,棉布相對來說比較便宜。
并且壽衣的數(shù)量只能是單數(shù),因為在古人看來,單數(shù)代表著吉祥,比如“九五之尊”之中的“九”和“五”都是單數(shù)。
雖說壽衣沒有規(guī)定一定要用什么材質,但是卻明確規(guī)定不能用哪些材質。比如皮毛和綢緞,都不能用來制作壽衣。
因為古人相信人去世之后會進入輪回,如果穿上皮毛制作而成的壽衣,就有可能在下一世變成獸類。雖說這樣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,但還是表達出人們對于逝者的祝福。
至于不能用綢緞的原因,是因為“緞”和“斷”同音,而“斷”有“斷子”的.含義。古人常說“不孝有三,無后為大”,為了避免犯了這個忌諱,所以人們一般不會用綢緞制作壽衣。
壽衣數(shù)量的講究
裁縫為老人做壽衣的時候,一般在數(shù)量上有講究,款式基本上都是“五領三腰”,也就是說壽衣都是五件上衣和三件裙褲,大部分的材質都是棉衣。
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,壽衣的數(shù)量必須要是單數(shù),才會有吉祥的含義。并且制作壽衣的時間,人們大多數(shù)都會選擇在閏年訂做壽衣。
因為閏年的時間要比平年的時間長一些,人們覺得老人若是穿閏年制作的壽衣,就能夠更加長壽一些。這也是對于老人美好的祝愿,因此一直流傳下來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