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帶有羊的成語有哪些,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, 成語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一大特色,有固定的結(jié)構(gòu)形式和固定的說法,表示一定的意義,成語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詞組或句子,絕大部分是由四個字組成的,那么帶有羊的成語有哪些呢?
亡羊補牢
“亡羊補牢”指羊逃跑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,還不算晚。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,可以防止繼續(xù)受損失。出自《戰(zhàn)國策·楚策》“見兔而顧犬,未為晚也,亡羊而補牢,未為遲也。”
牽羊擔(dān)酒
“牽羊擔(dān)酒”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。出自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“老夫如今牽羊擔(dān)酒,與孩兒慶喜?!?/p>
羚羊掛角
“羚羊掛角,無跡可尋”講的是傳說中羚羊晚上睡覺時,為防止受到侵犯,以角懸樹,腳不著地,有歹心者難以覓得其蹤影。后來借用到文學(xué)創(chuàng)作上,意思是創(chuàng)作仰仗于靈光一現(xiàn),無法進行理性的闡釋。
羊毛出在羊身上
“羊毛出在羊身上”比喻表面人家給了自己好處,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自己付出的代價里。出自于明·唐順之《公移·牌》“稍稍借貸度日,有收之年送還田主。諺所謂‘羊毛出在羊身上’?!?/p>
順手牽羊
“順手牽羊”指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,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,現(xiàn)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也是非常常用到的一計。
替罪羊
“替罪羊”一詞是舶來品,世界各地都習(xí)慣于用“替罪羊”一詞,比喻代人受過的人。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,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`犧牲,還承擔(dān)了一項任務(wù),就是給人類“替罪”。
掛羊頭賣狗肉
“掛羊頭賣狗肉”指里外不一,用來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,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,其根本的內(nèi)涵就是表里不一,狡詐欺騙。
問羊知馬
問羊知馬出自《漢書·趙廣漢傳》“鉤距者,設(shè)欲知馬賈,則先問狗,已問羊,又問牛,然後及馬,參伍其賈,以類相準(zhǔn),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?!焙笠浴皢栄蛑R”謂從旁推究,得以明白事情真相。
羊腸小道
羊的腸子特別長,特別細,彎彎曲曲,后多用此形容山路崎嶇,指曲折而極窄的路(多指山路),也指道路狹窄而清冷險峻,后來一般指人心胸狹窄。
驅(qū)羊攻虎:驅(qū):趕。驅(qū)趕羊群去進攻老虎。形容以弱敵強,力量懸殊,必遭覆滅。
替罪羊:古代猶太教祭禮是替人承擔(dān)罪過的羊。比喻代人受過。
問羊知馬:比喻從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亡羊補牢:羊丟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。比喻出了問題以后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(xù)受損失。
羊狠狼貪:狠:兇狠。原指為人兇狠,爭奪權(quán)勢。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。
羊腸鳥道:形容山路狹窄,曲折而險峻。
羊腸小道:原指太行山上一條小道。后形容狹窄曲折而又險峻的'山路。
以羊易牛:易:更換。用羊來替換牛。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。
羊質(zhì)虎皮:質(zhì)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(fā)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
爭雞失羊:比喻貪小失大。
餓虎吞羊: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亦作“餓虎擒羊”、“餓虎撲羊”。
餓虎逢羊:逢:碰到,遇到。饑餓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
餓虎攢羊:攢:趕。饑餓的老虎追趕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
虎入羊群:老虎進入羊群。形容強者在肆意欺凌弱者。
歧路亡羊:亡:丟失。在岔道上跑丟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復(fù)雜;掌握不好方向會誤入歧途;以致難以達到預(yù)期目的。
順手牽羊:順:方便。指順手把羊牽走。比喻順便利用可乘之機施展手法或手腕。
餓虎見羊:饑餓的老虎見到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
羊踏菜園:羊跑進菜園。比喻吃素的人偶爾吃一頓葷食。
羊入虎口:羊落到了虎口里。比喻落入險境,有死無生。
鼠穴尋羊
“鼠穴尋羊”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。出自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補遺》“有某公課士,以賦得蜻蜓立釣絲,限‘蜻’字,七排四十韻。人以為難。余笑曰:‘此之謂鼠穴尋羊,蜂窠唱戲,非以詩學(xué)教人之道也?!?/p>
餓虎撲羊
“餓虎撲羊”指像饑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,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,出自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五戒禪師么紅蓮記》“一個初侵女色,由(猶)如餓虎吞羊。”
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
“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”指羊肉沒吃上,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,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,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。出自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“弄得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,那是要壞名氣的`!”
亡羊得牛
“亡羊得牛”指丟掉羊,得到牛,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。出自《淮南子·說山訓(xùn)》“亡羊而得牛,則莫不利失也?!?/p>
羊落虎口
“羊落虎口”比喻處于險境,有死無生。出自元·朱凱《昊天塔》“俺家姓楊,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。這個叫做羊落虎口,正犯了兵家所忌?!?。
素絲羔羊
“素絲羔羊”指正直廉潔的官吏。出自《詩經(jīng)·召南·羔羊》“羔羊之皮,素絲五紽。”
爭雞失羊
“爭雞失羊”比喻貪小失大。出自漢·焦延壽《易林》“爭雞失羊,亡其金囊?!?/p>
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
“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”比喻眾愚不如一賢。出自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趙世家》“大夫無罪,吾聞千羊之皮,不如一狐之腋。諸大夫朝,徒聞唯唯,不聞周舍之諤諤,是以憂也。”
使羊?qū)⒗?/strong>
“使羊?qū)⒗恰敝概裳蛉ブ笓]狼,比喻不足以統(tǒng)率指揮,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橫而有野心的人,這要壞事。出自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留侯世家》“且太子所與俱諸將,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。今使太子將之,此無異使羊?qū)⒗且病!?/p>
舍策追羊
“舍策追羊”指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,比喻發(fā)生錯誤以后,設(shè)法補救。出自《莊子·駢拇》“臧與榖二人相與牧羊,而俱亡其羊。問臧奚事?則挾筴讀書,問榖奚事?則博塞以游?!标懙旅麽屛模骸肮k,字又作策,初革反。李云:竹簡也。古以寫書,長二尺四寸?!?/p>
如狼牧羊
“如狼牧羊”指如同狼放養(yǎng)羊一般,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。出自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“寧成為濟南都尉,其治如狼牧羊?!?/p>
狼羊同飼
“狼羊同飼”比喻把壞人同好人一樣對待,形容不公平。出自明·張居正《答兩廣凌洋山計羅旁善后》“若但務(wù)招徠,不加審別,蘭棘并植,狼羊同飼,將復(fù)為昔日之羅旁矣?!?/p>
驅(qū)羊戰(zhàn)狼
“驅(qū)羊戰(zhàn)狼”比喻以弱擊強。出自宋·張耒《唐論中》:“而以之抗燕代之勁騎,此驅(qū)羊戰(zhàn)狼,則明皇與重兵選卒所不得行之也?!?/p>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