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圣是哪位圣人,生活中,人們在讀名典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哪些有重大著作的名人,后人會用“圣”來贊耀他們,比如詩圣、酒圣、亞圣、畫圣等等。許多人不了解亞圣是哪位圣人,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!
亞圣指的是孟子,他和孔子、顏回、曾子、子思一起被稱為儒家五圣,是儒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,也是最早提出“民貴君輕”思想的人,作品被收集在《孟子》一書中,他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和孔子一起被稱為“孔孟”。
亞圣指的是誰
在我國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,諸侯爭霸、人才輩出,出現(xiàn)了非常多偉大的人物,例如孔子、孟子、莊子、老子、墨子、韓非子等等,他們所堅持的學說,對于人們和社會影響深遠,直到現(xiàn)在,仍然讓人受益匪淺。
亞圣一般指的是孟子,在當時,有儒家、道家、墨家等各種學派,其中儒家五圣是儒家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孔子以及其名下弟子和孟子的合稱,孔子被稱為“至圣”,顏回被稱為“復圣”,曾子被稱為“宗圣”,子思被稱為“述圣”,而孟子則被稱為“亞圣”。
孟子是儒家學派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是最早提出“民貴君輕”的人,主要著作被收錄在《孟子》一書中,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,生下來就具有憐憫之心、是非之心等等,和孔子一起并稱“孔孟”。
孟子人物生平
孟子(約公元前372年—公元前289年),名軻,字不詳(子輿、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,或后人杜撰),戰(zhàn)國中期魯國鄒人(今山東鄒城人),距離孔子的故鄉(xiāng)曲阜不遠。
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孔子學說的繼承者,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。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裔,幼年喪父,家庭貧困,曾受業(yè)于子思(孔伋,孔子之孫)的門人。
學成以后,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,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,到過梁(魏)國、齊國、宋國、滕國、魯國。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于富國強兵,爭取通過武力的手段實現(xiàn)統(tǒng)一。而他繼承了孔子“仁”的`思想并將其發(fā)展成為“仁政”思想,被稱為“亞圣”。
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(公元前479)大約百年左右。關于他的身世,流傳下來的已很少,《韓詩外傳》載有他母親“斷織”的故事,《列女傳》載有他母親“三遷”和“去齊”等故事,可見他得力于母親的教育不少。
據(jù)《列女傳》和趙岐《孟子題辭》說,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孫子子思。但從年代推算,似乎不可信?!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氛f他“受業(yè)子思之門人”,這倒是有可能的。
無論是受業(yè)于子思也罷,子思門人也罷,孟子的學說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。所以,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為一派,這就是后世所稱儒家中的思孟學派。
和孔子一樣,孟子也曾帶領學生游歷魏、齊、宋、魯、滕、薛等國,并一度擔任過齊宣王的客卿。
由于他的政治主張也與孔子的一樣不被重用,所以便回到家鄉(xiāng)聚徒講學,與學生萬章等人著書立說,“序《詩》《書》,述仲尼之意,作《孟子》七篇?!保ā妒酚洝っ献榆髑淞袀鳌罚┪覀兯姷摹睹献印菲咂科譃樯舷拢s三萬五千字,一共二百六十章。
但《漢書。藝文志》著錄“孟子十一篇”,比現(xiàn)存的《孟子》多出四篇。趙岐在為《孟子》作注時,對十一篇進行了鑒別,認為七篇為真,七篇以外的四篇為偽篇。
東漢以后,這幾篇便相繼失佚了。趙岐在《孟子題辭》中把《孟子》與《論語》相比,認為《孟子》是“擬圣而作”。
所以,盡管《漢書。文藝志》僅僅把《孟子》放在諸子略中,視為子書,但實際上在漢代人的心目中已經(jīng)把它看作輔助“經(jīng)書”的“傳”書了。
漢文帝把《論語》《孝經(jīng)》《孟子》《爾雅》各置博士,便叫“傳記博士”。到五代后蜀時,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(jīng)刻石,其中包括了《孟子》,這可能是《孟子》列入“經(jīng)書”的開始。后來宋太宗又翻刻了這十一經(jīng)。
到南宋孝宗時,朱熹編《四書》列入了《孟子》,正式把《孟子》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。元、明以后又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,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。
主要封贈
戰(zhàn)國齊宣王在稷下學宮冊封的第一任“上大夫”就是孟子。1083年(宋元豐六年),升鄒國公。1330年(元至順元年),加贈為鄒國亞圣公。
1530年(明嘉靖九年),奉為亞圣,罷公爵。明景泰二年,孟子嫡派后裔被封為翰林院五經(jīng)博士,子孫世襲,一直到民國3年,73代翰林院五經(jīng)博士孟慶棠改封奉祀官,民國24年改稱亞圣奉祀官。
亞圣是孟子。做為儒家學說代表者,孟子一直在傳揚“仁政”,他首次提出“民貴君輕”觀念,所以在清朝封號為“亞圣”。
除此之外,孟子覺得人的本質與生俱來是單純善良,每一個人生來具有同情憐憫之心、著恥憎悪之心、尊敬辭讓之心及其是是非非之心,因此他還跟孔子合稱“孔孟之道”。
孟子是魯國皇室孟孫氏的后裔。自然,孟母三遷的'小故事相信大家都廣為人知,實際上孟子的媽媽是為了孩子教育才搬新家,因此孟子也不負所托變成了著名的大學者。并且孟母教子故事,史籍上記述頗有,孟母的以身作則還對孟子變成“亞圣”具備非常大的功效。
孔子政治主張“仁”,“為政以德”,在春秋戰(zhàn)國時代,孟子把儒家文化展開了發(fā)展趨勢,明確提出“以人為本”,“民為貴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”的說辭。
這不僅給執(zhí)政者治理國家?guī)砹司唧w指導,也給普通百姓打倒殘暴統(tǒng)治給予理論來源。與此同時,孟子傳承和培養(yǎng)了孔子“為政以德”觀念,還提出推行“仁政”施政:只需執(zhí)政者推行仁政,就可以得到人們擁戴。
除此之外,孟子還留有《孟子》一書,這書不僅僅是儒家的關鍵學術專著,也是古代富有地方特色的短文專集。
孟子以“言近而指遠”為“善語”(《盡心》下)。它的文章內容衣擺如話,明白曉暢,又很寓意深長,真真正正實踐活動自己的認為。其文氣魄充足,愛情洋溢著,邏輯嚴密;既奔涌論辯,又鎮(zhèn)定自若。其方式上盡管沒有擺脫語錄體,但相比對于《論語》有了很大發(fā)展趨勢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