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發(fā)脾氣,成年人總是試圖控制這種情緒,然而,有時候它會變成了一種痛苦,情緒反而爆炸,特別是在深夜,在腦海中揮之不去,輾轉反側,那么大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發(fā)脾氣呢?
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發(fā)脾氣,可以通過分散精力、宣泄情緒、換位思考、心理疏導、尋求幫助的方法。
1.分散精力:當被某個人或事搞得心緒不寧,想要發(fā)脾氣時,可以遠離生氣的源頭。用其他方式分散注意力,調節(jié)生活節(jié)奏,增添生活樂趣,可以釋放負面情緒。比如:看一些正能量的書和電影;聽聽輕松愉快的.音樂。
2.宣泄情緒:不發(fā)脾氣并非是一味壓抑情緒,只有通過疏導、為惡劣情緒找一個宣泄的出口,才能平復憤怒。
否則,不敢表達憤怒,長期壓抑,負面情緒越積累越多,會引發(fā)各種心理和身體的疾病。最后一旦爆發(fā),自己會受傷,對方也難以承受。可以通過運動,吃飯,寫日記等形式合理發(fā)泄,向親朋好友傾訴。
3.換位思考:換位思維,是一種心理平衡和調節(jié),不是欺詐和權術,而是需要經過長期修煉、逐步養(yǎng)成的。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問題,憤怒就會漸漸平息或消失。換位思考能化焦慮憤怒為心平氣和,能讓心頭的怒火平息,胸懷開闊。
4.心理疏導:心理疏導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自我暗示,給自己輸送積極的心理能量。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,努力加強自身修養(yǎng),開闊心胸。
5.尋求幫助:假如經常無法控制情緒,任何無關緊要的事都會大發(fā)脾氣,過后又會為自己的行為后悔不已,不妨找心理醫(yī)生和心理咨詢師尋求幫助,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,對癥治療。
一、努力從內心處平靜。
遇到困難的對話時,確保從隔膜處均勻地深呼吸。跟自己講話,慢慢重復一些類似“放輕松,保持冷靜”的話。你還可以閉上眼睛幾秒鐘
如同家庭心理醫(yī)生告訴你的,想象一副放松的畫面,回憶一些讓你冷靜或高興的事情。在你講話時,放慢語速,不要打斷,并仔細考慮你正在說什么。
二、抽身而退。
如果緊張氣氛越來越嚴重,則考慮先停止討論,等雙方都冷靜下來后再回來重新開始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你會變得更客觀,問題也將在你腦海中更明確。
三、選擇正確的媒介來傳遞你的消息。
當你滿腔怒火時,很容易發(fā)出一封措辭嚴厲的電子郵件。不良情緒實際上不應使用電子郵件來傳送,因為當面或通過電話說顯得很合理的話在郵件中就會非常不同,而且會被錯誤解讀。所以,盡量在冷靜面對面地談。
四、嘗試從對方的角度進行考慮。
如果你發(fā)現(xiàn)自己對某個人很憤怒,或者成為他們憤怒的對象,則花一點時間從對方的角度考慮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難和壓力。
也許他正應付很緊張的時間期限,有一個要求很多的老板,或者家里發(fā)生了一些個人問題。當你能夠將對方視作易犯錯誤的'正常人,像你一樣在努力完成這一天的工作,你就更容易冷靜下來,并找到解決問題的共同點。
五、緩和你的語氣。
在響應之前先仔細傾聽,并做出你了解他們觀點的行為表示。不要使用強烈的語氣或侮辱性的言論,并避免使用可能弱化你觀點的很絕對化的詞語。
另外一個技巧是“鏡像技術”,你在說話時重復別人說的詞或短語,不是干擾他們,而是表示你確實在聽并且理解他們。最后不要遷怒與別人。
六、不要當面發(fā)泄怒氣,也不要反擊。
如果有人朝你大喊大叫或粗魯?shù)耐{,請努力記?。哼@并不是針對你。你對你無關的任何人的行為都不負責任,而且你也無法控制他們的行為。你只能控制你對他們的行為所作出的反應。
如果有人抨擊你,反擊只會讓事情更糟糕。冷靜的反應、或者根本不回應以及拒絕“供給”他人憤怒的養(yǎng)分,可使其憤怒更快地燃盡,就像失去氧氣的大火。
七、了解你的“憤怒觸發(fā)器”并找到替代的方法。
認識到是什么使你憤怒,并找出替換辦法來解決它們。最后,為憤怒找到健康的發(fā)泄渠道。嘗試做一些劇烈運動、可讓你平靜的瑜伽或冥想課程。允許自己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釋放郁悶,這樣憤怒就不會積聚在你的身體里或者以不良的方式爆發(fā)出來。
不要見人就發(fā)泄情緒
只對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發(fā)泄情緒,是最重要的原則。向同事或毫無裁定權的人發(fā)泄情緒,只能使你得到更多人的厭煩。
解決方式是:直接去找你可能見到的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上司,然后心平氣和地與上司討論。假使這個方案仍不管用,你可以向更高層次的上司求助。
抱怨的方式同樣重要
盡可能以贊美的話語作為情緒述說的開端。這樣一方面能降低對方的敵意,同時更重要的是,你的贊美已經事先為對方設定了一個遵循的標準。
記住,聽你情緒述說的人也許與你的事情并不相關,甚至不知道情況為何,如果你一開始就大發(fā)雷霆只會激起對方敵對、自衛(wèi)的反應。
控制你的情緒
如果你怒氣沖沖地找上司或什么人表示你對他的'安排或做法不滿,很可能把他也給惹火了。所以即使感到不公平、不滿、委屈,也應當盡量先使自己心平氣和下來再說。
也許你已積聚了許多不滿的情緒,但不能在此時一股腦兒地抖摟出來,而應該就事論事地談問題。過于情緒化將無法清晰地說明你的理由,而且還使得對方誤以為你是對他本人而不是對他的安排不滿,如此你就應該另尋出路了。
注意抱怨的場合
美國的羅賓森教授曾說:“人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,但是如果有人當眾說他錯了,他會惱火,更加固執(zhí)己見,甚至會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看法。不是那種看法本身多么珍貴,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?!?/p>
發(fā)泄情緒時,要多利用非正式場合,少使用正式場合,盡量與上司和同事私下交談,避免公開提意見和表示不滿。
這樣做不僅能給自己留有回旋余地,即使提出的意見出現(xiàn)失誤,也不會有損自己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,還有利于維護上司的尊嚴,不至于使別人陷入被動和難堪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