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以身作則,尊重孩子,給予有效的指令。
1.正面強化
孩子表現(xiàn)出良好的行為舉止時,請及時認可并獎勵他。正面強化有許多方式,包括表達愛意、贊揚、眼神交流、積分獎勵或特殊的活動獎勵等。
請明確地就孩子的某一具體行為給出相應(yīng)的反饋,比如:“你能和朋友分享玩具,我非常欣賞?!比绻改改芮逦叵蚝⒆颖砻髯约浩谕吹侥男┬袨椋鎻娀拇胧┻€會更奏效。
具體的正面強化方法舉例:
制作一份行為表,清晰地列出你希望看到哪些行為,以及你希望孩子能在什么時間或什么情況下做出這些行為。這份行為表的時間范圍應(yīng)該至少為一周
針對某些行為,甚至應(yīng)該覆蓋更長的時間范圍。這份表還應(yīng)該包括每日打分的欄目,用來評價孩子的行為或目標實現(xiàn)情況。
請事先確定好每一次的良好行為能得多少分(對年齡較小的孩子,用類似貼紙的方式來計算比直接打分更管用)。
另外,列出一份獎勵兌換清單,清晰地寫出積分或堅持改進行為的天數(shù)和周數(shù)能兌換的獎勵內(nèi)容。你應(yīng)該設(shè)定對孩子來說有意義的獎勵
并讓他積極地參與到獎勵的設(shè)定中來。你可以在一天或一周結(jié)束的時候,統(tǒng)計孩子的積分,并根據(jù)積分給予小獎勵;當孩子堅持了更長時間、有了更多積分后,可以給予大獎勵。
把這張行為表掛到顯眼的地方,這一方面能起到激勵作用,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孩子的自豪感。
2.以身作則
父母的“行”比“言”要更有力量。父母想要孩子做出什么行為,就應(yīng)該先以身作則、親身示范,例如,言行積極、信守諾言和主動幫助他人。
當你不小心做出不當?shù)男袨闀r,請讓孩子看到你能承認自己的錯誤,并吸取教訓(xùn),下次做得更好。人無完人,我們都有進步的空間。
3.特別時光
特別時光是指父母保證無條件地抽出一段時間,全神貫注地陪伴孩子。在這段時間內(nèi),父母不能對孩子隨意評判或下達指令。
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會希望父母關(guān)注他們,都渴望被愛。不要讓工作、社交媒體或其他事情打擾你和孩子之間的特別時光。
共度親子時光并不一定要去游樂園這類“大事情”。只要是與父母共同經(jīng)歷的體驗,大多數(shù)都會被孩子記住哦。
下面是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做的事情。
6~7歲:年齡較小的孩子很喜歡幫父母做些跑腿之類的小事。去雜貨店買東西的時候,你可以讓你家二年級的孩子幫忙數(shù)數(shù)蘋果;如果是一年級的`孩子,他會很樂意和你一起去郵局寄包裹。
8~10歲:簡單地來一次“二人世界”,和孩子吃頓午飯。這頓飯不需要多么豪華,能夠獨占你這件事就足夠讓孩子開心了。把手機等電子設(shè)備都收起來,屏蔽其他干擾,全神貫注地和孩子聊天吧。
11~12歲:隨著孩子逐漸長大、接近青春期,他可能會變得不太愿意主動聊天。你可以試著在吃飯時,讓大家都把電子設(shè)備收起來,以此鼓勵對話。和孩子開車兜兜風(fēng),也能為對話提供絕佳的機會。
4.主動忽略
這個方法需要你暫時停止對孩子的一切關(guān)注。在孩子發(fā)牢騷、生悶氣或糾纏你的時候,這種方法尤為有效。你應(yīng)該同時給孩子一個合適的替代方案,告訴他怎樣的行為才是可取的
5. 行為合約
親子之間訂立行為合約是改善行為問題的有效方式,特別是針對10歲及以上的孩子。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希望與你協(xié)商談判,他比以前更有自主性,也更有責(zé)任感。
首先,請一起找出一個雙方都關(guān)心的問題。讓孩子參與到制定的過程中來。孩子也有著自己明確而堅定的想法、意見和情感,如果你能給他一個機會,你將會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其實有能力進行相當復(fù)雜的協(xié)商和談判。
1.孩子生你的氣是正常的
你是孩子的父母,而不是單單只是朋友。不要害怕成為孩子眼里的“壞人”。孩子有時可能會生你的氣,應(yīng)該及時解決這些情緒。
另一種選擇就是任由孩子調(diào)皮搗蛋,讓他因為自己的調(diào)皮經(jīng)歷挫折。這會讓他們學(xué)會如何應(yīng)對生活的起起落落。
沒有人可以事事成功,有些時候成功前的挫折是必經(jīng)的。
2.尊重你的孩子
在管教孩子時,避免辱罵或使用暴力——孩子會模仿你的行為,辱罵或家暴孩子并不能解決問題,只會引導(dǎo)他們以攻擊性和刻薄的方式處理沖突。
如果你有時特別生氣,那就先出門走走,回來再想一想該如何管教。
如果無法保持冷靜,那就向孩子說明你確實失控了,并明確表示你的本意并非如此。
一個堅定、甚至憤怒但有分寸的語氣,也比聽起來失控和報復(fù)性的語氣要有效得多。
3.全局、長遠考慮
一旦你的孩子到了十幾歲的青春期階段,不要因為過分關(guān)注孩子的日常行為和情緒而迷失在雞毛蒜皮的瑣事中。
經(jīng)常提醒自己,你的孩子很快就會離開家,并將有能力決定他們想在剩下的日子里與你保持怎樣的情感聯(lián)系。
在孩子的青少年時期,你越注重與他們建立一種平等的關(guān)系,即將長大成人的孩子就會在未來幾年里更喜歡、欣賞你。
4.保持管教的一致性
評判與執(zhí)行標準不一致的管教,實際上會強化消極行為。因為你的孩子會不斷嘗試,希望這次他不會再犯錯,而不是清楚地知道判斷自己犯錯的標準是什么。
5.給予有效的指令
如果你必須反復(fù)告訴你的孩子同樣的事情,他們才會回應(yīng),那么你就是在放縱他們忽略你。你的指令應(yīng)該是能被孩子有效執(zhí)行的。
6.試著順勢而為
父母可能覺得他們必須懲罰孩子的錯誤或不當行為,而不是順勢而為。
如果你的孩子不肯穿外套,就讓他受涼。如果他不打掃房間,就讓他自己承擔把玩具弄丟的風(fēng)險。
作為父母,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,通常我們都想讓他們知道后果,比如減少玩電子游戲或看電視的時間。
雖然我們很難相信讓孩子自行承擔后果能帶來改變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它們確實有辦法塑造行為。
如果可以的話,父母盡可能順勢而為。
7.管教的目的是教育,而不是懲罰
理解“管教”這個詞。管教的核心是教學(xué)和教育,而不是懲罰、威脅或訓(xùn)練。
把自己想象成一名老師,向孩子解釋為什么需要設(shè)置某個規(guī)矩,以此表示你對他們的尊重。幫助他們理解這是為了他們自己好,這對他們有益。
8.用解決問題來代替懲罰
為了在兒童和成人中培養(yǎng)負責(zé)任、尊重他人的行為,必須用解決問題來取代懲罰。
懲罰是一種強制的操縱策略,用來讓孩子做我們想做的事。這對培養(yǎng)性格和同理心毫無幫助。事實上,這有可能讓你的孩子成為霸凌者。
孩子們不會從自身感受到的恐懼和受迫里學(xué)到任何東西。他們之所以會有不良行為,是因為他們有需要解決的問題,而不是期待父母把他們當成問題本身來對待。
9.對良好的行為給予表揚
你可能很難相信,當你與孩子一同經(jīng)歷成長時,孩子們真的很想得到你的`表揚。沒有什么比從父母那里得到表揚時的自豪感更能讓孩子快樂的了。
孩子從父母那獲得認可的欲望是如此強烈,會一直持續(xù)到他們成年。
10.把不當行為看作是孩子面臨問題的標志
孩子面臨的問題是,只有做出不良行為,他才得到某些他需要、想要的東西。
父母經(jīng)常不明白孩子行為的意義。這些父母通常試圖從解決自己的問題開始,而從未抽出時間來解決孩子的問題。
下一次管教孩子時,試試上面的建議吧。表達對孩子的尊重,保持冷靜與克制,從教育的目的出發(fā),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,當然也不要忘了有效地執(zhí)行你的計劃。
文檔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