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如何教育孩子自律,有一種品質,可以讓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也能脫穎而出,這種品質既不是天資,不是教育,也不是智商,而是自律,自律是一個特別棒的品質,那么下面分享如何教育孩子自律。
一、尊重家規(guī)(班規(guī))
規(guī)則是建立權威與秩序,讓孩子知道標準和界限,幫助孩子在心里建立一個價值系統(tǒng)。通過成人堅決的執(zhí)行,孩子漸漸明白什么是對的,什么是錯的,進而學會凡事三思而后行,培養(yǎng)自律的能力。
當制定的規(guī)則孩子沒有執(zhí)行時,成人需要堅定的與孩子講好,他需要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,堅持下去就能養(yǎng)成孩子做事三思而后行,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隨心所欲的。
二、灌輸種瓜得瓜、種豆得豆的因果觀念
我們從自然界、從生活中都可以幫助孩子認識這個規(guī)律。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種一些瓜果蔬菜,孩子就會發(fā)現,如果他多花一點心思好好照顧幼苗,幼苗就會茁長成長,開花結果。如果把它擱在那里不理不睬,幼苗很快就會枯死。
在小時候便給幼兒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,便是家長省心,孩子受益的。如大班或者學前階段養(yǎng)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,那即使家長不在旁邊“監(jiān)督”,孩子依然不會偷懶、偷玩,自己知道先完成作業(yè)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三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
負責任是指履行義務或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。那么什么年齡的'孩子,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呢?一旦定下了責任義務表,孩子們就應該努力去執(zhí)行,對于沒有完成的事不能找借口。這是教導孩子將來進入社會的必修課程。
有些孩子感冒了卻怪媽媽沒提醒他帶外套,忘了帶課本也是因為媽媽忘了把課本放進書包里。如果這樣,那么孩子永遠只會把責任推給別人,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今天社會上的很多人犯了錯以后都會找借口說“我今天之所以有這樣的問題,是因為我成長于一個破碎的家庭”,等等許多的理由。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永遠都能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找到借口。
四、為孩子提供幫助
當孩子在培養(yǎng)自律能力這件事上堅持不下去時,那么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想辦法幫助他們。
如果孩子沒有辦法準時起床,那么我們就和孩子一起來設置鬧鐘,事先講好,如果鬧鐘響了之后,還是沒有起床,五分鐘后父母就可以過去叫他。當孩子面對生活中的挑戰(zhàn)時,如果碰到困難,我們就要提供一個方案來幫助他克服困難。
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,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,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,避免說傷害孩子的話。如“你再胡來,我就不要你了”等這種傷害孩子的話。在孩子做錯事情或不順服時,我們要提醒他即將承受的后果是什么。然后,即使遭遇尷尬也得想辦法帶孩子離開人多的場合,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執(zhí)行后果,無論如何決不能妥協(xié)。
許多父母抱怨:“我的孩子特別倔強,沒有人能夠改變他的心意?!蔽蚁牍膭钅切┮庵玖Τ瑥姷暮⒆拥母改?,不論你的孩子多么倔強,你的耐心與堅持不懈的愛,是引導孩子的唯一途徑,因為意志力強的孩子需要意志力更強的父母。為了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品格,父母需要應對不便,也要學會忍受尷尬的局面。
五、表達強烈不滿的同時要說出你的期望
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,我們不能只是說空話來安慰他,例如:“你還小,沒有關系,將來長大就好了?!比绻信Φ目臻g,我們要告訴孩子,他哪里還可以加以改進,明確我們對他的期望是什么。
如孩子在興趣課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辛苦,不想堅持,不想上課,成人要做的不是強制性送孩子去,而要學會和孩子一起冷靜分析,告訴她這時放棄就只能學到這一點東西,很可惜,相信她能夠堅持下去,但是需要專注,如果你決定退課,我會很失望。但是最終的會感到可惜后悔人是她自己,可以再試試一段時間等等。
相信有了這個過程,孩子會明白學習中要有勇氣面對困難,不輕易放棄,父母的尊重與交流,也會給孩子很多力量與慰藉,這都是培養(yǎng)自律能力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
六、告訴孩子如何改正
為什么現在很多孩子都沒有自律的能力?就是因為我們做家長的怕孩子失敗,事事都替他做好了。
其實,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,告訴他如何改正才會做得更好?!笆谥贼~不如授之以漁”,唯有這樣,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自立。
孩子小的時候,穿衣服、系鞋帶很慢,有的父母不愿意花時間教孩子,嫌孩子做得又慢又不好,就幫他系。結果,穿衣穿鞋都是父母一手包辦,導致孩子懶惰又沒有自信。孩子一有問題,
父母就幫他解決或是替他擔當錯誤,那么,孩子永遠都不能從失敗中成長。相反,當孩子做得不好時,如果父母耐心地教導、鼓勵孩子,孩子就會進步得很快。
七、為孩子提供一種選擇
當孩子面對挑戰(zhàn)時,如果一個方法行不通,那就鼓勵孩子試試另外一種方法。換個角度看問題,不要固執(zhí)地以為只有一條路可以走。
如孩子對于老師布置的畫畫作業(yè)很苦惱,為了不畫畫,想盡一切辦法逃避。只是一味為了要求其畫畫完成任務,成人孩子都會身心俱疲。不如,和孩子一起想辦法或者達成協(xié)議,當想不出來畫什么,大人可以給一個題目。如果沒靈感,就計時十分鐘,想到什么就畫什么。
每一個孩子都會碰到不同的問題,解決的方法也都不同。因此,我們要多些智慧,多想辦法。
八、讓孩子體驗行為的后果
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承擔。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打電話時這么說:“媽,我什么東西忘記帶,你給我送來啊!”多么理所當然??!然而大部分父母會說:“一會兒就送到?!?/p>
我們千萬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,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失誤負責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培養(yǎng)自律的品格。其實,學習中父母代勞的情況,在中國以及北美的華人社區(qū)中非常普遍。
1、保持專注力
學習是需要深度思考的一件事,而深度思考的前提就是專心。家長要保護好孩子的專注力,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輕易打攪他。讓他專心做完一件事。學習環(huán)境也很重要,最好能給孩子開辟出一塊獨立的學習區(qū)域,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保持安靜。
2、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
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,他們在面對誘惑時能更好地審時度勢,懂得拒絕,成就更好的人生。興趣,會讓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;興趣,也會使一個人愿意制定計劃,愿意堅定執(zhí)行。家長可以通過幫助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,激發(fā)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培養(yǎng)良好的自律。
3、制定合理的家庭規(guī)則,并執(zhí)行
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(guī)則,是培養(yǎng)規(guī)則意識的重要開端。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,對于很多孩子來說,自律的前提是他律。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制定規(guī)矩,然后嚴格執(zhí)行。要讓孩子知道,有了規(guī)則就要執(zhí)行,慢慢的培養(yǎng)孩子的規(guī)則意識,孩子就會越來越自律。
4、家長以身作則
孩子的自律,根源在于父母。只有父母自己真正做到了自律,孩子才能真正有所感悟。父母懂得自律、自制和自尊,生活井然有序,孩子就會心領神會,并奉之為最高準則,最終通過模仿和學習,成為和父母一樣的人。所以,想要孩子自律,先從自己開始。
5、不放任、但要減少控制
很多家長培養(yǎng)孩子自律的方法是靠催促、靠嘮叨的,甚至是由大人做好詳細的計劃讓孩子執(zhí)行。這種自律是“虛假”的',一旦父母停止幫助,孩子立馬會被打回原樣。所以我們說,想培養(yǎng)自律的娃,首先要放開手。當然,放手絕不等于放任,關鍵點在于提升上層大腦的自控力。
6、先“苦”后“甜”,延遲滿足
日常生活中家長應當引導孩子按照先“苦”后“甜”的原則做事情,教會孩子先將享樂推遲,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標,再去“享受”。不要總是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,給他們一個等待的時間或是通過做事情來交換,這是一個意志力鍛煉的過程,可以更好的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制力和抵御誘惑的能力。
文檔為doc格式